4月24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采集室内,任先生静静地躺在采集床上,双臂上插着的针管连接着生命传递的纽带。鲜红的血液从一侧针管缓缓流出,经过仪器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后,再沿着另一侧针管缓缓回流至他的体内。面对这一场景,这位平日里对“针头”心存畏惧的小伙子,却露出了淡然而坚定的笑容。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为远方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带去了重生的曙光。
年仅26岁的任先生,是邱县南辛店乡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心怀大爱。时光回溯至2017年,那时还是大学生的他,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便毅然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那时候没有多想,只觉得这是一份对生命的承诺。没想到,多年后,这份承诺会以如此奇妙的方式兑现。”任先生感慨地说。
今年2月14日,任先生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并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没有丝毫犹豫,任先生当即表示同意捐献。“我知道匹配成功的概率很低,所以当时接到电话时感觉很不可思议。入库时我就下定决心,有人需要的时候,一定得帮忙,所以没什么可犹豫的。”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任先生捐献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虽然心中难免有些担忧,但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他人生命的重大意义后,我们全家都为他感到骄傲。”母亲王女士的话语中满是欣慰。在王女士眼中,任先生自小便懂得感恩与回馈,5岁坐公交主动给老人让座,10岁起便铭记“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的循环”。
随后,任先生按照流程,顺利完成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确定采集计划后,任先生难掩内心的激动:“想到自己的捐献能够为另一个生命带去希望,那种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无法用言语表达。这次捐献,注定会成为我人生中一个意义非凡的里程碑。”
捐献当天,在父母和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任先生顺利完成捐献。至此,任先生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9907例、河北省第838例、邯郸市第2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爱的篇章。
谈及这次捐献经历,任先生眼中闪烁着光芒:“能够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另一个生命带去希望,我感到既神奇又自豪。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血液与我紧密相连,希望患者能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勇敢地伸出援手,让爱在人间循环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