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衡水市人民政府召开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晓慈和衡水市桃城区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名晔分别通报了2024年全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果、回答记者提问。
衡水法院通过专业化审判、严格司法保护及多元协作机制,有效维护了创新主体合法权益,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2024年,衡水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391件,同比下降45%,其中著作权案件232件,占比近60%,主要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反映数字时代司法保护需求旺盛。商标案件112件,同比下降56%,表明市场主体品牌意识增强及纠纷化解机制成效显著。专利案件40件,外观设计专利纠纷在皮毛、医疗器械产业较为集中。刑事保护方面,新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1件,同比上升10%,以假冒注册商标罪为主。两级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38件,二审案件21件,审判效率稳步提升。
衡水法院推进涉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推出集中管辖+“三合一”机制。桃城区法院作为全市唯一管辖标的额100万元以下知产案件的基层法院,与衡水中院民三庭协同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设立3个专门合议庭,推动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落地。通过统一裁判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审判质效显著提高,2024年知识产权案件调撤率达65%,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
衡水法院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行为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2024年审结的2起惩罚性赔偿案件中,某商标重复侵权案按和解协议金额5倍判赔,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50件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另一起案件中,法院综合刑事自认与民事证据标准,以行业平均利润为基数按1.5倍计算赔偿,彰显司法“严保护”导向。
此外,衡水法院积极构建司法与行政联动构建保护大格局,与市场监管、检察等部门深化协作,签署执法合作备忘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针对案件暴露的共性问题,向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推动源头治理。例如,建议规范素材选用审核,从源头降低校园侵权风险。
同时,衡水法院精准普法,覆盖重点行业与创新主体。2024年开展普法活动10余场,发布典型案例10余篇,针对皮毛产业、软件企业、种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专题宣讲。桃城区法院正在建设全省首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展示中心,打造集普法、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预计2025年6月底全面完工,正式对外开放。
下一步,衡水两级法院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通过司法裁判引领全社会树立和营造尊重创新、尊重知识、公平竞争的理念,以更加开放融合的司法态度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