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分地再不值钱,地界也不能乱,我必须争个明白!”2025年4月14日,在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镇某村西坡地,张某满脸涨红,指着地头石块冲邻居于某喊道。春耕时,于某第四次把碎石堆到两家地界旁试探。此地人均耕地不如平原地区多,土地虽贫瘠却是村民 “命根子”,张某忍无可忍报了警。民警老赵接警后,立刻调取土地确权档案,与村干部实地丈量,明确了双方权属范围。随后,老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向于某指出其侵权行为,同时劝张某理性维权。最后,老赵以 “远亲不如近邻” 为切入点,唤起双方过往情谊,这场持续已久的纠纷终现转机。
2025年4月以来,青龙公安局各派出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通过“网格+警情+共享”全域感知机制和“4+N”一站式联调模式,成功化解多起沉积多年的土地纠纷、朋友矛盾赔偿争议等矛盾隐患。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从“积怨难平”到“心悦诚服”,基层民警用责任担当织密平安网,以法治温情守护乡邻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和谐动能。
机制创新破难题,“4+N”联动聚合力,啃下陈年纠纷“硬骨头”。在基层矛盾化解中,“单打独斗”难破僵局,多部门协同作战成为破题关键。祖山镇几名青年人因矛盾互相推搡,赔偿纠纷一度因家中长辈互不相让濒临失控,祖山镇派迅速启动“4+N”联调机制,集结司法所、派出所、家长及四村调解力量,既以法律明确赔偿责任,又以“这几家是世交”唤醒共情,最终促成多方和解。无独有偶,凤凰山乡某村李某与刘某的积怨,也在凤凰山派出所联合乡政府、村委会的“组团式调解”下烟消云散。民警坦言:“部门联动不仅共享信息,更凝聚了‘1+1>2’的调解智慧。”
情理交融化心结,法治为纲、乡情为脉,解开群众“千千结”。面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复杂纠纷,法理情三维融合成为破冰利器。龙王庙镇某村耕地纠纷中,民警用土地确权档案丈量出“法律界限”,用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划清“责任红线”,更用“远亲不如近邻”的朴素道理软化对立情绪,终使于某主动清理石块并道歉。而在凤凰山乡某村,田老大与田老二的家族矛盾,则因一本泛黄的家谱迎来转机——民警以“共祭先祖”的亲情记忆叩开心扉,辅以违建车库的法律定性,让堂兄弟从“反目成仇”到“共修家谱”。村民感叹:“法理管住了手,乡情暖透了心。”
长效治理筑基石,从“灭火”到“防火”,激活基层善治“一池春水”。调解不是终点,建立防复发、促共识的长效机制方为治本之策。祖山镇在化解打架纠纷后,为防患于未然,在村中推动开设“法治讲堂”,在各村头贴宣传画、在微信群中转科普知识,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凤凰山某村荒边滑坡纠纷调解中引入的“自然因素分析”,让村民考虑到,环境变化也会影响邻里关系,看问题更理性。这些举措不仅消除了矛盾复发隐患,更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村民共识。正如乡干部所说:“一次成功调解,胜过十次空洞说教。”
从“各执一词”到“同心共治”,从“寸土不让”到“共护乡邻”,青龙公安基层派出所正以“枫桥经验”为笔,绘就乡村治理新图景。2025年至今,青龙公安各二十多家派出所已调解、解决各类纠纷60余起,从地头纠纷到当民警们带着调解协议走出田间地头,带走的不仅是积年纠纷,更播撒下法治与温情的种子。正如村民李某在协议签订后所言:“地界清了,心界宽了,这才是真正的公平!”(通讯员:陈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