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淬炼火与土 照亮“固安窑”)
图片均为王秀的陶艺作品。
本报记者 张泰源 文/图
在永定河畔的固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固安陶艺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秀传承着火与土的艺术,演绎着力与美的结晶。走进他在固安县东马村的小院,“固安窑”三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阵陶土的馨香扑鼻而来,诉说着千年陶艺故事。
初遇:少年与泥土的不解之缘
“我第一次接触泥土,就感觉它像是有生命一样,在我的手中可以变成任何想要的样子。”王秀回忆起17岁那年,眼神闪烁着光芒。
1970年,年轻的王秀偶然看到了村里一位老艺人制作陶器的过程,瞬间被神奇的技艺所吸引,“一团普通泥土在老艺人的手中变成精美的陶器。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这门手艺。”
从那以后,王秀开始了他的陶艺之旅。他跟着老艺人学习最基本的制陶技巧,从揉泥、拉坯到烧制,每个步骤都学得认真。“那时候条件艰苦,没什么先进工具,全靠一双手。但我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乐在其中。”王秀笑着说,“每次做出一件陶器,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形容。”
最初的学习过程中,王秀遇到了许多困难。拉坯时,他总是掌握不好力度和速度,做出来的坯体不是歪歪扭扭,就是中途坍塌。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练习,反复琢磨每个动作要领。“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王秀说,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逐渐掌握了拉坯的技巧,能够做出规整而精美的坯体。
坚守:55载的泥火人生
55年来,王秀投身陶艺工作。“陶艺是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艺术,每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王秀一边抚摸工作室内精美的陶罐,一边说。
制陶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选泥到成器,通常需要半年左右。王秀所选用的原料是永定河古道河床胶泥,这种泥土质地细腻,黏性适中,非常适合制作陶器,“这种泥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藏,用它做出来的陶器有独特的质感和韵味。”
在制陶的每道工序中,王秀都严格把控细节。揉泥时,他反复地踩、揉,直到陶土的韧性达到最佳状态,“陶土的韧性直接关系到后期陶的烧制。只有揉好泥,才能做出好作品。”拉坯是制陶的关键环节,需要手、眼、心的高度协调。王秀坐在拉坯机前,熟练地操作着,一块泥巴在他的手中逐渐变成了一个优美的花瓶,“拉坯就像和泥土对话,你要用心去感受它的变化,才能做出满意的作品。”
定型、印花、雕刻等工序,王秀同样一丝不苟。他的雕刻作品线条流畅,图案精美,每一刀都蕴含着对陶艺的热爱和理解,“雕刻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表达。通过雕刻,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融入作品中。”
烧制是制陶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最具挑战性。温度的控制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成败,王秀每次烧窑都时刻盯着,不敢有丝毫懈怠。“烧窑就像一场冒险,你不知道最终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陶艺充满了魅力。”王秀说。经过烈火的洗礼,一件件精美的陶器诞生了,或古朴典雅,或精美绝伦,每件都散发着素雅的艺术魅力。
创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王秀积极探索创新,将现代艺术元素融入陶艺创作,“传统陶艺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为提升艺术素养,王秀拜师郑坚石、汪易扬学习书法绘画艺术。他将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形式与陶艺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作品。他设计的陶艺造型不仅有仿古瓶、罐、盘等传统造型系列,还包括镂空、浮雕、刻花、书法雕刻等创新种类,“通过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可以为陶艺注入新的活力,让它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上世纪80年代,王秀经过反复研究,成功烧制了罕见的白陶。白陶的烧制难度极大,对泥土的选择、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王秀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掌握了白陶的烧制技巧,“白陶的成功烧制,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有创新精神和不懈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如今,王秀的陶艺作品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陶艺,是我最大的心愿。”王秀说。
传承:让陶艺之光照亮未来
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固安陶艺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秀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陶艺文化的重任,“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让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陶艺,王秀成立了陶艺艺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馆内展示了他多年来的陶艺作品以及制陶的工具和工艺流程,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陶艺的魅力。“很多人对陶艺并不了解,通过这个艺术馆,他们可以亲身接触陶艺,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王秀说。
王秀还积极走进学校、社区,举办陶艺讲座和体验活动。他亲自示范,教孩子们和居民们制作陶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陶艺乐趣。
王秀收了徒弟,经常对他们说:“做陶艺不仅要掌握技巧,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更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泥土,敬畏传统,耐得住寂寞,坚持下去,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在王秀的努力下,“固安窑”成为了固安的一张文化名片。他依然每天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不断地创作和探索,“我希望在有生之年,为陶艺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