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条庄村,提起驻村第一书记钱治国,村民们总会眉眼含笑,竖起大拇指,用最质朴的乡音唤他一声“自家人”。千余个日夜的扎根坚守,他将滚烫初心化作甘霖,浸润着村庄的每一寸土地,书写下乡村振兴的动人诗篇。
初到柳条庄:泥土里长出的民情画卷
三年前,钱治国初入柳条庄村。面对陌生的黄土地,他没有片刻犹豫,挽起裤脚就扎进了村里。晨光微露时,他踩着露水穿梭在阡陌小巷;暮色四合后,他又坐在村民的热炕头唠家常。田间地头的脚印,村民炕头的茶渍,都成了他了解村庄的独特密码。
走访中,一桩桩难题逐渐浮出水面。村里的道路狭窄坑洼,像条皲裂的伤疤横亘在村庄之间,农用车经过时颠簸摇晃,新鲜的农产品常常在运输途中受损;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维修费用高,村民满心焦虑。钱治国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那密密麻麻的字迹,不仅是问题清单,更是他向村民许下的无声承诺。
产业振兴路:葡萄架下结出的致富硕果
钱治国深知,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他像个执着的勘探者,踏遍村里的每一块土地,研究气候、分析土壤,终于发现这里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庭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正是优质葡萄生长的“天然温床”。
为了让村民接受葡萄种植,他化身“说客”,带着村民代表奔赴昌黎的葡萄种植示范村。当村民们亲眼看到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变成真金白银,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花。回村后,他为村民免费协调葡萄秧苗,他又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田间课堂”,手把手教村民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将专业知识化作通俗易懂的“土办法”。
民生暖心曲:点滴行动织就的幸福图景
在钱治国心中,改善民生是最温暖的“主旋律”。为了修好村里的路和重新铺设自来水管道,他跑部门、打报告,磨破了嘴皮子,终于争取到项目。施工期间,他每天守在现场,监督质量、协调矛盾。当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时,孩子们笑着在路面上奔跑,老人们颤巍巍地抚摸着平整的路面和新设自来水管道,眼眶湿润了 。
解决积极协调路灯安装,推进村内亮化工作,为村民夜间出行带来便利,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
他还格外关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村头的空地上,一座崭新的文化广场拔地而起。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响起欢快的音乐,村民们载歌载舞,孩子们嬉笑打闹,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庄上空,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画卷钱治国累计为柳条庄村协资金等60余万元。
三年驻村情:烟火深处的鱼水深情
一千多个日夜的朝夕相处,钱治国早已融入了柳条庄村的烟火生活。他记得哪家老人身体不好,常去探望;记得哪家孩子考上了大学,真心为他们高兴。村民们也把他当成了自家人,逢年过节,总要拉他到家里吃顿热乎饭;农忙时节,总有人往他宿舍里塞几把新鲜蔬菜。
如今的柳条庄村,道路宽敞明亮,葡萄庭园生机勃勃,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钱治国用行动诠释了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初心与担当,他的故事,就像村广场那棵百年老槐树,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更多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来源:秦皇岛石门寨镇柳条庄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