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张家口市博物馆组织接待了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民族班师生在博物馆内开展了一堂形式新颖的“思政课”,把思政教育从传统课堂搬到历史文化现场,给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活动开始,师生们一同参观了《东方人类的故乡—张家口古代历史专题陈列》展厅。在老师的讲解下,大家观看珍贵文物,深入了解张家口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感受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积淀。

参观结束后,师生们来到市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学习讨论。学生们围绕“如何理解张家口被誉为新石器时期文化交融的‘三岔口’”以及“古代张家口地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两个主题阐述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讨论中,历史学专业老师引导同学们从考古发现、历史文献等多方面深入分析,加深大家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并为整个学习研讨做了全面总结。

此次“博物馆里的思政课”,以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为载体,打破了传统思政教学的空间限制,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历史场景,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助力思政教育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深化民族融合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2023年以来,张家口市博物馆创新性地开展馆校互动,即“高校思政课走进博物馆”与“博物馆文化进校园”开展基层思政教育工作。2024年,市博物馆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学院、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开展馆校互动20余次,参与师生共计800余名,通过整合馆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思想保障,共同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未来,张家口市博物馆将继续与高等院校深化合作,开展更多特色思政课程,探索馆校合作育人新模式,让博物馆成为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培养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