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衡水市人民医院承办2025《中华麻醉学杂志》学术沙龙暨服务基层行活动暨2025年衡水市临床麻醉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会议)
四月芳菲映杏林,学术春风拂新程。由《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主办,衡水市人民医院(衡水市麻醉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承办的《中华麻醉学杂志》学术沙龙暨服务基层行活动暨2025年衡水市临床麻醉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会议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南院区第二会议室举办。此次学术沙龙活动邀请了《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彭云水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宋海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郑晖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黄立宁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李超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李建立教授、《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葛胜辉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莉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赵爽教授等多位国内知名学者专家与会交流。哈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立涛出席,衡水市麻醉学专业同道百余人参加。
开幕式上,《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彭云水教授回顾了中国麻醉学科和《中华麻醉学杂志》的发展史,并对本次学术活动进行介绍。
哈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立涛表示此次活动对于提升衡水市麻醉学界整体学术水平、推动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鼓励在场的麻醉学同道把握机会、积极交流、虚心请教,将前沿理念融入日常临床工作,让优质麻醉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患者。
衡水市卫健委医政科科长闫通表示,此次学术沙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个学习、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将有机会深入了解麻醉学的最新进展,分享临床经验,探讨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这对于提升麻醉学科的整体水平,保障患者围术期的安全与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分为学术讲座和维思模“人人会”Workshop两个环节。
在上午的学术讲座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宋海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郑晖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黄立宁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莉教授、《中华麻醉学杂志》彭云水教授等,先后围绕“心脏超声监测在液体管理中的价值”、“关注围术期用药安全”、“手术体位与患者安全”、“《中国全凭静脉麻醉临床实践指南(2024)》解读”、“基层开展麻醉学科研的几点建议”等学术研究和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享,并与现场参会嘉宾展开热烈讨论,为基层同道答疑解惑,传授经验,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在下午的维思模“人人会”Workshop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宋海波教授团队精心组织了“心超芭蕾”FOCUS-TTE四个基本切面操作示范、“超声芭蕾”-血管超声系列切面操作示范、“超声芭蕾”-胃部超声系列切面操作示范、“超声芭蕾”-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系列等四方面围术期超声应用课程及操作示范,学员分组进行实操练习,确保人人都有动手实操的机会。Workshop环节的培训使得基层麻醉专业人员对超声技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中华麻醉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会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便以"引领学科发展、守护生命安全"为己任,在四十余载岁月长河中,始终如一地肩负着推动中国麻醉医学进步的历史使命,以其权威的学术内容和广泛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麻醉学界的领军期刊。
此次学术盛宴的举办,恰似一场浸润心田的"学术春雨",将国家级的优质资源精准输送到基层一线,为提升基层麻醉诊疗水平注入澎湃动能。在学术讲座中碰撞智慧火花,在病例研讨中探寻临床真谛,在技术实操中锤炼过硬本领。当前沿理念与基层实践紧密相拥,当高端智慧与临床需求同频共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一种责任的传承。《中华麻醉学杂志》这一承载着中国麻醉学界最高学术权威的“智慧灯塔”,将2025年服务基层的首站锚定衡水市人民医院,不仅是对医院麻醉学科既往积淀的认可,更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区域学科发展的进阶之路,为衡水市麻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多维度的赋能动力。
此外,会议当天还举行了衡水市麻醉质控会议,会议内容围绕麻醉用药安全以及围术期患者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并就衡水市的麻醉现状和今后的改进做了具体提升计划和质量控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