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人民满意医生】跨越时光的病案守护:以心为桥,托举生命记忆)
4月9日,一位2007年曾在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诊就诊的患者为医院病案室送上一面锦旗,他紧紧握住病案室副主任杨艳双和工作人员孟冬冬的手,激动地说:"这么多年过去,我好多事儿都记不清,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辛苦你们费神费力找了这么久,可真是帮我解了燃眉之急啊!"
当日,面对只记得姓名和住院年份的患者,杨艳双与孟冬冬立即投入"时光追溯战"。泛黄的2007年住院登记本在办公桌上铺展开来,密密麻麻的字迹间,他们逐页比对、反复筛查,终于在急诊科的记录中捕捉到关键线索。孟冬冬与同事们在病案架间穿梭,指尖掠过一本本承载岁月痕迹的病历,在尘埃与阳光交织的空间里展开为期一周的“寻宝之旅”。他们以专业为罗盘,用耐心作明灯,在看似无序的存储体系中建立起人工检索网络,终于让那份承载着患者生命印记的病历重见天日。当泛黄的病历复印件交到患者手中时,颤抖的双手与湿润的眼眶,成为对病案室团队“严谨细致、永不言弃”精神的最佳注脚。
这并非个例。就在不久前,为1987年产科患者补办出生证明的任务中,病案室团队同样在泛黄的档案里抽丝剥茧,让跨越三十八年的生命记忆重新焕发生机。这些故事印证着:病案从来不是冰冷的纸页堆叠,而是串联起医患信任的时光胶囊,是医疗服务穿越岁月的温暖印记。
在医院管理的坐标系中,病案室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枢纽。每一份病历都是医疗行为的"时光标本",承载着诊断轨迹、治疗细节与生命密码。哈院病案室团队始终以“守护记忆、传递温暖”为使命,在数字化转型与传统检索的双重赛道上深耕不辍。他们用放大镜般的专注对待每一条模糊线索,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攻克历史遗留难题,让泛黄的纸张化作医患之间的情感纽带,让沉睡的档案成为解决现实需求的"金钥匙"。
展望未来,这支以专业为甲、以热忱为盾的团队,将继续在病案管理的广阔天地中深耕细作。致力于构建更智能的检索系统,更完善的存储体系,更有温度的服务流程,让每一份病历都成为可追溯的生命档案,让每一次查询都成为温暖的双向奔赴。他们用行动证明:医学不仅是对疾病的疗愈,更是对生命记忆的守护;医疗服务不仅是当下的照护,更是穿越时空的温暖承诺。在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病案室团队始终坚信:当专业与情怀交织,当责任与坚守同在,那些穿越时光的生命印记,终将在医患携手的征途中,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