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慧农业绘就春耕新图景)
在固安县北黄垡东村一处高标准农田里,种粮大户熟练操控无人机开展追肥作业。通讯员供图
本报记者 李博楠 闫玮 曹明明 通讯员 王少坤 任涵 路丽潭
当前,正值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各地春耕备耕工作已陆续展开。与往年不同,今年智能化农业机械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成为春耕生产的“主力军”,奏响“智慧农机闹春耕”的动人乐章。
智慧农机“显身手”
春耕“科技味”正浓
在科技支撑下,三河市的春耕场景繁忙而有序。
在三河市泃阳镇北务村村北的胡萝卜种植试验田,智能浅埋滴灌技术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灌溉方式。一条条黑色滴灌带整齐地铺设在作物根部,通过智能灌溉系统的精准控制,每一滴水分和养分都能准确地输送到幼苗根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又为作物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
李旗庄镇小庄子村的无人驾驶拖拉机引人注目。这台拖拉机外装智能传感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沿着预先设定好的路线精准行驶。牵引的新式播种机能够一次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等作业环节,将种子精准“射”入土壤中,大幅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作物单产。
在高楼镇高庙村的麦田里,4台高地隙植保喷雾机连成一线,缓缓驶过绿色的麦浪。喷雾机稳稳地穿梭在麦田中,喷头均匀地将药液覆盖在每一株麦苗上,确保病虫害防治不留死角。操作人员专注地驾驶机器,偶尔调整喷洒角度,确保药液精准喷洒。
黄土庄镇律庄子村新建的差分基准站,为周边农机装备提供了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大幅提升作业的精准度和效率。
与此同时,三河市农业农村局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行为,确保农民买到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农机产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咨询、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向农机生产、销售和使用主体普及农机安全生产、农机购置补贴、农资打假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守护蘑菇四季丰收
走进固安县牛驼镇大沙垡村欧朗斯食用菌基地的智能化生产大棚,一排排立体栽培架整齐排列,清新的菌菇香气扑鼻而来,雪白的秀珍菇簇拥生长,工人们在16℃的恒温环境中忙着采摘。秀珍菇经过降温、分拣、真空打包等工序处理后,将通过冷链物流运往北京、天津等各大市场。
每座大棚均配备一套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由温控、湿控、光控、二氧化碳浓度调节等智能模块组成,能够对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实时监测并进行调节。河北欧朗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藏利颖指着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的屏幕说:“只要设定好生长曲线参数,系统便会创造出最适宜秀珍菇生长的环境,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限制,真正实现全年生产。”
当天,国网固安县供电公司牛驼镇供电所员工刘庆余、杨文友来到基地,帮助检查空气源热泵、二氧化碳温湿度变送器等关键用电设备,消除隐患。“生产秀珍菇对电力可靠性要求极高,从液体菌种制作、原材料储备、菌棒生产、灭菌到菌棒培养、出菇管理,每一步都离不开电力支撑。特别是灭菌环节,必须24小时不间断供电,一旦中断,整批菌棒都得报废。”河北欧朗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桂栋介绍。
国网固安县供电公司持续擦亮“绿色希冀”品牌,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保障特色农业发展用电,助力乡村振兴。该公司建立了定期走访机制,主动与企业沟通对接,了解企业用电需求,讲解安全用电知识;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展延伸服务,对种植基地的供电线路、漏电保护器、开关等设备进行检查,排查用电隐患;深化“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将供电服务网格融入基层政府网格,持续延伸乡村供电服务渠道。
“科技范”助力春管保丰收
架好设备、加入肥料、规划飞行路线……近日,在固安县北黄垡东村一处高标准农田,种粮大户熟练地操控无人机开展追肥作业,给麦田补充“营养”。
正值冬小麦春季管理关键期,在春耕春管一线,田间地头满满“科技范儿”——无人机高效施肥、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节水灌溉等各种高科技、智能化农机具“上岗”,为小麦丰收“保驾护航”。
廊坊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张劲松介绍,与传统人工施肥相比,无人机通过高精度北斗定位系统和智能播撒装置,撒施更精准、均匀,能够实现麦田施肥无死角全覆盖,每亩麦田可以减少尿素投入15公斤左右,且单台无人机日均作业面积达500亩以上,追肥效率明显提高。该项技术在节肥省工的同时,避免了人工踩踏对麦苗和土壤结构的破坏,为麦苗健康生长和土壤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大城县蓦门村麦田里,喷灌设备喷出的水花均匀洒落在嫩绿的麦苗上。营养液通过滴灌管上的微小孔隙,渗透到小麦根部附近。
近年来,我市坚持“精、调、改、替、管”技术路径,突出精准高效,围绕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无人机追肥等技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同时,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设备,既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又实现了肥料、营养液的“按需输送”,确保麦苗“喝足水”“喝好水”。
目前,全市拥有植保无人机525架,日作业能力30万亩左右,有效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科技装备已成为粮食连年丰收的重要保障。
葱香溢沃野 产业绘新篇
春回大地,农事正忙。固安县西桃园村大葱种植基地,数十位村民在田间穿梭忙碌,起垄、挖沟、插苗……新翻的泥土混合着葱苗清香扑面而来,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景。
作为当地特色农业的标杆项目,固安县坤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19年成立以来,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成为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该基地带领30余名工人进行成品葱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500亩,生产用工辐射周边20公里。
固安县坤城大葱种植基地负责人石月亮表示:“我们有自己的育苗技术和采收设备,目前带动周边村街1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大葱年销售量在2万吨左右,主要销往京津冀地区,构建起联农带农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固安县立足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大葱等种植产业,采用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托管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户就近就业问题,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