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风拂过大医精诚创业石,也拂动了一群银发智者的衣角。在沧医六十七载风雨兼程的史册里,总有一些身影如星辰般恒久闪耀。4月7日,赵智敏、胡金泉、崔金玉、张丽华、刘均亮、陈树君、吴金良、蒲宝玲、张灵彦、金玉忠、闫金辉、侯振江、陈佩祥、陈俊荣、王慧玲、陈凤云、齐秀泽等十七位学校离退休老领导、老教授,在校领导才晓茹、张中兴、李炳仁、王国明、孔德平的陪同下,踏着晨光重返这片浸润着青春与理想的热土。他们的归来,恰似鸿雁归巢,用岁月沉淀的智慧为沧医正在书写的“传承沧医创业精神,共谋强校升本新篇”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漫步在校园里,“回家”的老前辈们一路欢声笑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这些设施高度还原养老机构真实工作环境,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在学校智慧康养人才创新培养基地,虚拟仿真的老年护理实训系统、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教学场景令大家为之感慨。
“当年我们只能在办公室做心理辅导,现在能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疗愈心灵,这是医学人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新落成的医心成长花园和安心彩虹园,大家纷纷打卡拍照,他们布满皱纹的眼角泛起笑意,这抹笑意在春风里荡漾成欣慰的涟漪。
在河北省大豆营养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老领导、老教授津津有味地品尝新鲜出炉的各类双蛋白食品,感受“科教融汇”成果。“我们研发的系列全豆及双蛋白类食品,取得多项学术成果,已成功转化4项发明专利”,张中兴副书记向大家介绍道。
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此起彼伏。老前辈们用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掌,触摸着学校发展的年轮:沧州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教育馆的体验设备,新图书馆医学与文化的结合……每一处创新都凝结着几代沧医人的智慧结晶。
最让他们动容的,是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照片上,年轻的他们或站在讲台上授课,或在实验室里忙碌,或在校园里与学生们谈笑风生。这些照片,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他们记忆的闸门,让大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医脉传承薪火旺,强校路上盼建言!“记得那时候,学校条件艰苦,但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赵智敏老书记这位学校二次创业的“带头人”动情地说,“从1958年建校的一次创业到2004年成功升格专科的二次创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从未退缩过。相信沧医在‘强校升本、三次创业’的征程中,一定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看到学校发展得这么好,我们心里既高兴又欣慰”“强校升本,三次创业奋斗目标的提出振奋人心,我们完全赞成”“虽然我们已经退休了,但心始终与沧医连在一起,我们愿意继续发挥余热,为学校三次创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大爱沧医’这个理念提得好,作为医者,我们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老前辈们的发言,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正是有了他们的拼搏和奉献,才有了沧医今天的辉煌。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才晓茹动情的说,“学校走过67年的历史,今日之沧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奋力书写‘大爱沧医’的文化新篇章,开启‘第三次创业’的奋斗征程”,‘第三次创业’——强校升本,是学校发展的新目标,更是沧医人共同的梦想与追求。诚挚希望各位老领导、老教授能继续以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强校升本工作献计献策”。
“沧医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老一辈创业者的辛勤耕耘与无私奉献,更离不开每一位沧医人的共同努力与奋斗”!学校党委副书记张中兴深情地说,“沧医正在朝着“强校升本、三次创业”的目标稳步迈进,学校师生将不忘初心,把沧医良好的办学传统传承好、发扬好,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好学校拼搏奋进的时代篇章”。
这次归来,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重逢,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此刻的沧医校园,新芽与老树同沐春风,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在这片浸透着医道仁心的土地上,老领导、老教授们的深情归巢,正化作一股强大的动力,激励着每一位沧医人为实现“强校升本、三次创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而“大爱沧医”的精神火种,也必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照亮更多生命前行的道路,书写出沧医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