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清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床上。24岁的小芦静静地躺着,床边的血细胞分离机正嗡嗡运转……四个多小时后,这份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火种”将被送往远方,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带去重生的曙光。
“人生就这一次,能帮助别人重生,自己感到很荣幸很自豪。”这个来自石家庄的年轻小伙朴实的话语里,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这一天,他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9815例、河北省第833例、石家庄市第24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时间回溯到2020年,刚满18岁的小芦第一次走进献血车。当针头刺入血管的瞬间,这个年轻人感受到的不是轻微的疼痛,而是一种帮助他人的快乐。“我喜欢做公益,愿意用自己的力量献爱心。”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他内心的善良。此后,无偿献血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四年来,他已累计献血6次,献血量达到2400毫升。
2021年9月的一次献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向他介绍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几乎没有犹豫,小芦当场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如果能救人一命,为什么不呢?”回忆起当时的决定,他的眼神依然坚定。
命运的召唤在今年1月底突然到来。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响起,告知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小芦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我以为是诈骗电话呢。”他笑着说。经过与当地红十字会核实确认后,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示愿意捐献。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年轻人开始为捐献做精心准备。他查阅大量资料,全面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调整饮食习惯,戒掉最爱的烧烤和啤酒;严格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既然决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小芦认真地说,仿佛这不是在谈论一次捐献,而是一项神圣的使命。
4月10日,小芦来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开始接受动员剂注射。药物的作用下,他出现了腰疼酸胀等不适反应,但这些都没能动摇他的决心。“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这是注射后正常的反应。”面对身体的不适,他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坚韧与乐观。
采集当天,看着血液从自己体内流出,经过分离后又回输体内,小芦的内心异常平静。“想象着这些细胞将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生根发芽,给他带去新的生命,这种感觉很奇妙。”四个多小时的采集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微笑。
“请你一定要相信,熬过那段苦难的日子,终会开出鲜花。对于你而言,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是小芦写给那位不知名受捐者的祝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最真挚的期许。这封信将随同造血干细胞一起,为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和勇气。
“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面对赞誉,小芦总是这样谦虚地说。但正是这千千万万“很小的事”,构筑起了人间大爱。他的善举不仅挽救了一个生命,更点亮了无数人对善良的信仰。谈及未来,他表示会继续坚持无偿献血,并鼓励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多一个人加入,患者就多一份希望。”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颗始终为他人跳动的心。
在这个春天,一粒生命的种子从石家庄出发,在爱的滋养下,必将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而播种者小芦,也将继续用他的善良,温暖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