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第六小学语文教师刘文慧正在进行智能AI融合课堂展示。
本报记者 李新苓 文/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也不例外。2025年新学期,我市多地中小学校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AI赋能教育教学被视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一课”。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所学校在AI时代的教育实践,AI赋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少学校通过一系列培训交流活动,帮助教师们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河北省教育技术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廊坊市教育局国家级信息化实验区工作专班负责人张占国表示:AI走进课堂的助力作用十分明显,它让教师能够更加精准、深入地洞察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而持续优化教学质量。基于这些精准反馈,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针对性改进,切实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
AI进教室 课堂“活”起来
当古老文化与前沿科技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廊坊市第六小学开展的广阳区教育系统首例“智能AI融合课堂”示范观摩活动中,青年语文教师刘文慧以四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为示范课例,进行了课堂展示。通过AI生成的智能体诗人与学生对话,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创设了“AI古诗学堂”的跨时空交流情境。
“运用AI绘画技术生成‘梅黄杏肥’等多幅生动丰富的诗意画面,增强了学生的情景体验。”刘文慧说,借助AI谱曲技术将课堂上的古诗转化为歌曲,以创新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学习的热情。
刘文慧表示,在智能AI融合课堂上,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古代工匠、文人墨客以“数字人”形式来到学生身边,这种沉浸式体验,实现了语文学习从枯燥的“记忆”到生动的“对话”,从“文本解析”到“情境重构”的重大转变,让语文课堂的千年智慧在数字重生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霸州市开展的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展训活动中,霸州市第九小学教师胡媛媛在《宪法是根本法》课程中,巧妙融合了廊坊实验区的“三单”教学资源,通过精心设计的宪法文本学习和小组讨论环节,结合AI对话教学技术,增强了课堂互动性。
“AI绘出的人物图像呈现眼前,以直观、生动、鲜活的形式呈现课本知识。提示语不同,AI生成的图像也各有特点,帮助学生将宪法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树立宪法权威。”胡媛媛表示,全新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学习不只是听讲,还能培养他们观察思考、解决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AI赋能教学 学校、教师积极探索
在AI赋能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着转变。不少学校通过一系列培训、交流活动、AI专项培训,帮助教师们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廊坊市第六小学副校长王景艳以“AI+教育”为主题,进行了专题分析和研讨。基于AI课堂诊断系统,从教学行为分析(S-T教学分析图、Rt-Ch图)、师生互动质量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精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智能技术在构建智能高效课堂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分享了其在助力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方面的应用经验。
王景艳表示,以语文课堂为例,利用AI作文批改功能对学生课堂内生成的语句和作品生成科学有效的评价,并提出好的建议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利用课堂AI诊断系统为整堂课提供精准评价和反馈,助力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和课堂教学的全面评测,将分析结果科学呈现。
香河县教体局举办了“人工智能赋教学应用”专题培训,来自香河县各级各类学校的200余名县级骨干教师参加。培训针对县骨干教师群体,着力构建“技术应用—教学创新—素养升级”三位一体的能力发展体系,以“理念引领+实操落地”为核心思路,针对学科骨干教师,重点强化 DeepSeek等工具在备课、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享、实操演练等多元形式,帮助参训者深入理解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教育生态,并快速掌握技术落地的关键方法。
廊坊市第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夏连明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AI应用,加强教师培训,推动学校全面发展。他鼓励全体教师要积极尝试AI技术,共同探索智慧教育新可能。“AI是教育创新的加速器,教育的核心始终是‘人’,希望教师们能以技术赋能课堂,以智慧引领成长,在坚守教育本质的同时,开拓更广阔的智慧教育新图景。”夏连明说。
把AI当作学生的伙伴、老师的“参谋”
张占国认为,AI赋能之下,将有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过去可能以知识量、以分数来评判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但是在未来,需要培养的是一个有创新能力、有辨别能力、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人才。
“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教育部要求: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张占国说。
张占国认为,在学生培养上,学校可以通过AI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但必须让学生认识到,AI是学习与生活的伙伴,要学会使用AI辅助学习,而人类独特的创新思维能力是AI无法取代的。
“AI可以充当学生学习的辅助指导者,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第二老师’,它能够依据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给出个性化建议,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AI还是一座丰富的学习资源宝库,能够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张占国表示,在学校教学场景中,AI显著助力教师教学,扮演着类似“教研员”的角色。借助AI,教师们在磨课、备课环节的效率大幅提升。AI还能对教学流程进行智能分析,从教学环节的逻辑性、互动性等多维度给出优化建议,帮助教师打磨出更优质的课程,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高效、教学课程更加优质。
他认为,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可以把AI当作学生的“伙伴”、老师的“参谋”,不盲目追捧,也不一味排斥,找到平衡点,真正实现让AI技术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