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进廊坊博物馆 感受历史脉动)
本报记者 张泰源 文/图
在廊坊这座充满活力与底蕴的城市中,廊坊博物馆宛如一座闪耀的文化灯塔,静静诉说着城市的过往与变迁。近日,记者走进廊坊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历史文化探索之旅。在这里,文物与历史对话,展览与时代交融,为游客带来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初临:邂逅文化地标
踏入市文化公园,廊坊博物馆庄重典雅的建筑便映入眼帘。它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04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四层,整体风格与文化公园的优美环境相得益彰,又与周边的图书馆和规划中的大剧院格调统一。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更是城市文化的象征。
走进博物馆,宽敞明亮的大厅中央,一座高大的唐代灯楼石刻静静矗立,这便是廊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隆福寺长明灯楼。它通高3.4米,由壸门方形座、覆莲圆座、等边八角形石柱、仰莲托盘组成,周身精美的雕刻和清晰的铭文,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历史。几位游客在志愿讲解员身边,认真聆听灯楼的故事。
历史长卷:廊坊的足迹
沿着指引,记者来到了《廊坊的足迹——历史文物陈列展》展厅。这里宛如一条时光隧道,展示出廊坊从新石器时代至清末8000余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
在“文明曙光”区域,廊坊博物馆志愿讲解员赵浩博热情地介绍:“目前廊坊一共发现了4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分别是泃河流域的孟各庄遗址、刘白塔遗址,永定河流域的北旺遗址以及大清河流域的太子务遗址,这些遗址勾勒出廊坊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脉络。”
展柜里,一件件出土于这些遗址的文物,历经岁月洗礼,仿佛在向游客们展示着远古时期廊坊地区人类的生活场景。
“方国遗风”“燕南沃土”“幽野风韵”“边关烟云”“京畿辅地”等部分依次呈现。每部分都通过丰富的文物、翔实的史料和精心设计的展示场景,生动再现了廊坊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在“燕南沃土”展区,一组精美的汉代陶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它们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反映了当时廊坊地区的制陶水平。
展厅内引人注目的当数出土于香河县栖隐寺的辽代白釉塔式罐,其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纹饰精美、造型独特,制作工艺精湛。赵浩博讲解:“这件塔式罐对了解辽代佛教文化及辽代制瓷工艺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爱国史诗:义和团运动在廊坊
在《义和团运动在廊坊》展厅。一幅巨大的义和团廊坊大捷场景复原图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图中,义和团战士们英勇无畏地与侵略者浴血奋战,他们为了保卫家园,不畏强敌,用血肉之躯谱写了壮丽的爱国史诗。旁边展柜陈列着当时义和团使用过的武器、旗帜以及一些文献资料,这些珍贵实物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一位北京游客说:“这里直观再现了义和团运动的场景,彰显了廊坊人民的爱国情怀与英勇抗争精神,让我们对廊坊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意。”
多元体验:让文物“活”起来
廊坊博物馆不仅是文物陈列场所,更是一个让文物“活”起来的文化体验中心。近年来,廊坊博物馆以服务大众为核心,创建特色服务品牌——“廊博伴我成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多元化展示方式,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廊坊历史文化。
博物馆第六展厅经常举办各类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游客们讲解廊坊的历史文化、文物保护等知识。近日,“燕京八绝”大讲堂第二场“百髹繁艺剔朱漆”就在此开课,省级非遗项目雕漆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江授课。
廊坊博物馆还经常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互动体验活动,游客们可欣赏到不同地域的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服饰等,还可以参与剪纸、编织等传统手工艺制作,感受各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参观体验。展厅设置了多个多媒体展示区,游客们可以通过触摸屏、虚拟现实等技术,直观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这种互动式的参观方式,让游客们深刻感受到廊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座展示历史文化的殿堂,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廊坊文化的重要平台。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与文物“对话”,与历史“交流”,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爱上一座城市,从博物馆开始。廊坊博物馆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廊坊历史文化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