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反复跑腿、无需冗杂材料、无需漫长等待,企业信用修复也能像“网购”一样便捷。近日,冀州区数政局联合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大队推出行政处罚信息"三减无感式"信用修复服务,以“无感式”智慧服务让信用修复“静悄悄”完成,为企业纾困解难按下“加速键”,更以信用建设“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优化”。
政策破冰:从“企业跑”到“数据跑”
过去,企业办理信用修复需自行提交材料、反复对接部门,流程繁琐耗时。冀州区瞄准痛点,创新推出“三减无感式”服务——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今年以来,冀州区推动信用修复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升级,通过“三减无感式”服务已为180家企业完成“信用中国”网站处罚信息信用修复。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或电话指导,企业可在行政处罚期满前收到修复提示;针对材料不全问题,信用牵头部门联合执法机关主动核查,补充缺失的缴款发票等凭证,企业"零提交"即可完成流程。更贴心的是,执法部门在下达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附上信用修复指南,并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真正实现“处罚与修复并轨”。为打通跨层级服务壁垒,冀州区构建国家、省、市、区四级信用修复联动机制,通过数据共享实时核验企业处罚履行情况,将信用修复审核周期压缩至7天以内。
场景焕新:信用修复的“冀州温度”
“原本以为要准备很多材料,去相关部门开证明,没想到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全程指导,公示到期随即完成了修复!”某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感慨。这家企业因消防隐患被处罚后,通过“培训代传”服务快速完成材料整理,享受帮办代办,省去企业奔波之累。类似的案例在冀州并非个例,政策实施以来,已有数家企业体验“无感式”修复,平均办理时长压缩60%以上。
机制创新:破解第三方信用壁垒
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第三方平台信用信息滞后问题,冀州区创新建立网站纠错通道。当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后,政府部门主动通过人工热线等方式协助对接第三方网站,目前正为衡水新世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开展信用纠错服务。该机制既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又推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信用修复闭环。
长效赋能: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守信”
“三减无感式”服务不仅优化流程,更激发企业守信内生动力。信用修复门槛降低后,企业主动纠错意愿显著增强。区数政局党组书记随加成表示:“通过柔性服务引导企业自律,让信用从‘负担’变为‘财富’。”下一步,冀州将探索信用修复与“放管服”改革深度融合,推动“信用+”场景应用,为营商环境注入更多“信任价值”。
从“减负松绑”到“赋能增效”,冀州区以“无感式”服务创新信用修复机制,不仅让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更以信用建设为支点,撬动营商环境整体优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