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市民朋友们: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祭扫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时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殡葬习俗中的一些陈规陋习,如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还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与文明社会“新风尚”格格不入。为倡导文明新风,传承孝道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我们特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厚养薄葬,回归孝道本真
百善孝为先,祭之丰不如养之厚。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生前尽孝,身后简办,丧事办理遵循节俭原则,不铺张浪费、不大操大办,避免盲目攀比,以简洁庄重的方式寄托哀思,让逝者安息,生者无憾,回归孝道的本质内涵。
二、绿色殡葬,守护绿水青山
绿色殡葬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践行节地生态葬法,如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减少使用一次性丧葬用品,避免焚烧纸钱、冥币等,降低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共同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
三、文明祭祀,培育时代新风
祭祀之礼,贵在心意。我们要摒弃愚昧落后的祭扫方式,倡导以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环保、安全的祭祀方式来缅怀先人。通过献一束花、植一株绿、写一篇文等方式,抒发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传递文明新风尚。同时,积极参与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活动,将祭扫与传承英烈精神相结合,让清明祭扫成为一次涵养家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的生动实践。
四、党员干部带头,引领社会风尚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遵守殡葬改革的各项规定,带头推进移风易俗,做文明殡葬的践行者和推动者。要积极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引导亲朋好友和身边群众转变观念,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绿色的殡葬环境。
移风易俗,任重道远;文明殡葬,利国利民。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践行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为建设美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莲池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202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