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铸魂育人 三阶联动赓续薪火
——“手拉手”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暨主题研学活动在固安举行
春风寄哀思,星火永相传。4月2日上午,由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华航)、固安县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手拉手”大中小学一体化特色思政课暨“寻找精神地标 点亮信仰之灯”主题研学活动,在固安县林子里烈士陵园内正式拉开帷幕。
图为在固安县林子里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师生们准备敬献花篮。吴迪 摄
活动现场,华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教师、学生代表和固安县中小学师生代表200余人通过“现场浸润+云端共振”的创新模式,构建起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育人新生态,这不仅是一次祭扫追思,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信仰对话。
“站在烈士陵园,看着纪念碑,我内心满是震撼与悲痛。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甚至生命。他们的精神如明灯照亮我心。作为教师,我应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我会在课堂上传颂他们的事迹,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培育时代新人不懈努力。”固安县马庄镇中心校教师卢丽说。
多维度实践:沉浸式课堂跨越时空
英雄纪念碑前,师生代表们手持白菊,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伴随着庄严的《献花曲》,华航学生代表迈着铿锵步伐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将对英烈的崇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代表张悦诗和张鑫阳同学朗诵诗歌《英雄》,用激昂的语调传递出新时代青年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图为在固安县林子里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学生们通过献花缅怀先烈。吴迪 摄
图为在固安县林子里烈士陵园内,“大中小”师生向七十二烈士敬献鲜花。吴迪 摄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缅怀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先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在校园里勤奋学习,在社会中遵守规则,在家庭里懂得感恩。先烈们用生命守护国家,我们用行动建设未来。”固安县马庄镇中心校学生张乾晟说。
纪念馆内,讲解员依托英烈遗物与历史材料现场教学,使“林子里的抗战故事”跃然眼前,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纪念碑广场上,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刘素娟同志领誓,现场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誓言响彻云霄。这一环节不仅是一次思想洗礼,更是一堂深刻的党性教育课,激励着每一位党员牢记初心使命。
课程化设计:思政教育赋能铸魂工程
活动中,三堂精品微课构建起立体化教学场景。华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元鹏教授以陈然烈士自白书为线索,触摸红色历史,感悟初心力量,剖析共产党人的信仰密码。张教授还精心挑选了红色经典书籍《红岩》赠予中小学生,期望在下一代心中播撒下无畏担当、保卫家国的种子。
图为在固安县林子里烈士陵园广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元鹏为师生们进行现场教学。吴迪 摄
固安县红色宣讲员孙东振老师为在场师生讲述了林子里战斗的后续故事,触摸尘封记忆,带我们重温那段红色记忆。在讲授现场,华航正式与固安县党史研究室建立战略合作,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
图为在固安县林子里烈士陵园内,宣讲员孙东振老师为在场师生讲述林子里战斗故事。吴迪 摄
多年来,华航坚持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育,通过“行走的思政课”项目,带领青年学子实地研学,以“青年对话历史”形式使革命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华航苏贵泰同学、王诗清同学现场讲述分享红色故事,砥砺前行之志,阐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图为在固安县林子里烈士陵园纪念馆内,师生们正在聆听讲解员讲述林子里战斗故事。吴迪 摄
课程采用“理论讲授+情景体验+互动研讨”模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范本。
跨学段联动:一体化育人凝聚合力
在“大中小学生共扫一方墓”实践环节,华航大学生与固安中小学生组成“三人实践小组”,共同清扫烈士墓碑。他们的眼神中,写满了凝重与虔诚,每一次俯身清扫,每一下擦拭墓碑,都倾注着对英烈们深深的追思。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能够在共同的实践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形成教育合力。青春不该只有岁月静好,更需要有人负重前行。通过祭扫,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历史知识,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授牌仪式上,固安林子里烈士陵园正式成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此次活动是‘大思政课’建设的有益尝试,‘大中小学师生共研共学’模式始终贯穿活动全程。通过校地协同、学段贯通、虚实结合,让红色教育可感可及。未来将持续深化一体化育人机制,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塑造时代新人的精神高地。”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海宽说。
(通讯员 刘涛 门丛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