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关区沈山路16号,一栋经过改造的三层旧楼,现在成为数十名残障人士的“梦想加油站”——这里既是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也是工作场地,更是温馨的集体宿舍。然而,没有电梯的现状让轮椅使用者们每次上下楼都“举步维艰”。
这栋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建筑,经过近一年改造后,现在已经焕然一新。施工单位同意暂缓结工程款,3月25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栋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一楼进入大门,是一个残疾人鞋吧。山海关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罗东升告诉记者,这个残疾人鞋吧项目很成功,目前已经有海港区、唐山市、吉林市、锦州市的残友们创业开了5家店,解决了不少残疾人的工作问题。
一楼还有两个工作大厅,记者看到,数名残疾人正在这里做手工,包括编织、布老虎等。此外,一楼还有几个房间用于存放物品。罗东升说,他们开有一家网店,售卖轮椅及各种残疾人辅具,效益比较好,网店收益也是维持这栋楼运营的主要收入。网店客服工作人员都是残疾人。二楼有适合残疾人工作的电脑工作室。三楼被装修成为一个一个小房间,是为残疾人准备的宿舍,还有为孤独症患者准备的活动间以及几间办公室。
罗东升说,装修时充分考虑大家的需要,无障碍卫生间、低位操作台等贴心设计一应俱全,目前已经帮助40多名残疾人成功走上工作岗位。说着说着,罗东升声音有些哽咽:“但是,没有电梯,限制太大了。大家只能在一楼活动,如果想上二楼,坐轮椅的人需要三四个人抬着,大家都梦想,有台电梯就好了,但是一台电梯太贵了,我们买不起。”
得知情况后,很多爱心志愿者想捐钱提供帮助,热心市民王先生动情地说,“我家里有坐轮椅的残疾人,对于他们来说,有电梯才安心。我捐了一顿饭钱,希望能帮助他们朝着自立更近一些。”
这不仅是一部电梯,更是打开残障人士人生新可能的“钥匙”。每一份爱心,都将化作支撑他们勇敢追梦的力量。罗东升说,感谢每个志愿者的努力,希望大家携手跨越这道“高度差”,见证无障碍社会的温度。
来源:秦皇岛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