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百姓故事汇】
从千里之外来到秦皇岛,打拼近30年之后,又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黄榜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短短4年间,海港区海阳镇侯庄村实现了令人惊叹的蜕变。如今,在侯庄村,村民们提起黄榜,都竖起大拇指,赞誉他为引领大家迈向美好生活的“领头雁”。
黄榜的人生经历充满奋斗的艰辛。1992年,他从家乡甘肃庆阳奔赴秦皇岛打拼。初到这座城市,他靠着年轻人不服输的劲头,在竞争激烈的电工领域站稳了脚跟。此后,他凭借敏锐的商业眼光和不懈的拼搏,涉足园林绿化、装修等多个行业,事业蒸蒸日上。
1994年,黄榜落户到侯庄村,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在与村民的相处中,他看到了侯庄村人居环境差、没有集体经济的困境,村民们对未来满心迷茫。但黄榜也发现,侯庄村地理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他对这片土地的责任感愈发强烈,决心为侯庄村干点实事。
2020年,侯庄村面临换届选举,黄榜看到了家乡改变的契机。他主动参与竞选,凭借对村庄情况的深入了解以及为村民谋福祉的坚定决心,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成功当选为侯庄村党支部书记。
黄榜在工作中。 (图片由侯庄村委会提供)
上任伊始,黄榜从改善基础设施这个关键点入手,不辞辛劳,四处奔走争取资金,成功硬化道路1.5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渠1100米,安装路灯31盏,让村民的出行环境大大改善。每到春节,他还多方联系共建单位,连续4年为全村870户村民发放面粉,给大家送去组织的温暖。
疫情防控期间,地处城乡接合部的侯庄村人员流动频繁,防疫压力巨大。黄榜自掏腰包为防疫点购置物资,四处协调争取到2万只口罩。他组织党员成立“爱心车队”,亲自接送村民和医护人员,实现了全村“零感染”,筑起了坚固的防疫屏障。
环境整治也是黄榜工作的重点之一。他以身作则,带领党员群众清理垃圾50余吨,动员村民种花植绿,将卫生死角改造成文化公园和村规民约墙。曾经的“脏乱差”之地,如今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打卡地”。针对村民之间的矛盾,他推动制定文明公约,调解10余起纠纷,还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让不良风气逐渐消散,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面对村里党员年龄偏大的情况,黄榜一方面筹款为老党员发放36台收音机,方便他们了解政策,另一方面发展了2名年轻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开展红色教育等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让党支部成为村庄发展的坚定堡垒。
黄榜的付出得到了认可。2023年至2024年,他连续被评为海阳镇“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河北建材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聘请他为“喷淋滴灌精准育人”学生成长导师。
如今,侯庄村正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稳步前行。黄榜计划利用闲置民房打造农家院,发展种植和手工产业,新建排水设施,进一步绿化村庄。“村民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成绩”,黄榜用行动诠释着基层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侯庄村的未来充满希望。
来源:秦皇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