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同根育桃李
双校携手谱新篇
北京一零一中与张家口一中
共庆建校110周年寻根交流记
春和景明,钟声回荡。2025年3月28日,在百年学府张家口市第一中学的校园里,北京一零一中70名师生代表循着教育报国的精神脉络,开启了一场跨越世纪的寻根之旅。“同根同源,共育英才”,两校是秉承相同精神血脉的两条奔涌的江河,一条浸润着首善之区的文化气韵,一条滋养着塞北山城的坚韧品格,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河床上激荡出相同的教育涛声。
校史长卷镌春秋
校史,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图腾,承载着“留史资政、育人铸魂”的文明密码。作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坐标,张家口一中校史馆以百年风雨为经,以赤子丹心为纬,将代代教育者的智慧结晶熔铸成闪耀的文化丰碑。
上午11时,身着红色校服的北京一零一中学子缓步走入校史馆,步入这座时光圣殿。泛黄的老照片里,两校共同的教育先驱郝人初校长的目光依然炯炯;斑驳的课桌上,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手写教案墨迹犹新。
在讲解员娓娓讲述中,学校领导的运筹帷幄、专家学者的皓首穷经、科研设计的创新火花,化作具象的历史切片徐徐展开。“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慎独自砺、兴国益民”,当北京一零一中的学子们立于校训墙前驻足凝望,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交响在此刻共鸣。
铜像巍然立风骨
南广场的春风掠过青铜纹路,郝人初校长的衣袂在百年时光中翻涌如涛。这座巍然矗立的铜像,这位两校共同的教育先驱者,正以昂首阔步之姿凝望远方,目光柔和而坚定,扬起的唇角似在诉说永恒的希冀——那是对教育报国的赤子热忱,是对山河毓秀的深情礼赞,更是对后继者的无声召唤。
郝人初铜像
两校共同的教育基因里,镌刻着郝人初校长穿越烽火的教育史诗。当莘莘学子驻足铜像前,仰望着老校长的面容,触摸着青铜铸就的风骨,北京一零一中学子仿佛看到了立校之初群贤毕至的峥嵘岁月。此刻的集体合影具有了非凡的意义,合影瞬间定格的不只是“青葱”笑靥,更是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新一代教育者续写史诗的郑重承诺。
养正钟鸣照山河
当清晨的微光划破天际,养正钟古朴而庄重的身影便在熹微中隐现,等待敲响新一天的序章。钟声,穿越了岁月的洪流,成为校园里最具标志性的声音。今天,青灰色的校钟再次见证着历史性时刻。两校师生共同叩响“养正钟铭”的铜钟,悠扬钟声穿越110载春秋,诉说着同源共流的教育传奇。
在庄重的校史传承环节中,张家口一中副校长史向东回顾了学校百年办学历程,将两校共同书写的红色教育史诗娓娓道来。1915年诞生的张家口一中,如同塞外明珠,在抗日烽火中孕育革命火种。1946年,郝人初校长带领师生跋涉千里,将教育的星火从延安窑洞播撒至张家口,由此诞生的张家口市立中学,正是北京一零一中的肇始之源。
“当年郝校长用马驮着钢板油印教材,师生们白天在防空洞上课,夜晚编印进步刊物。”史校长动情讲述中,两校师生仿佛穿越时空,看见前辈们在战火中坚守三尺讲台的身影,印证着两校“根同源、脉同频”的百年情谊。
史向东校长与北京一零一中陈昂老师共同拉动钟槌,青铜钟面震颤出浑厚回响。历经世纪风雨的校钟,曾见证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的曙光,敲响过改革开放的春雷,而今又以三声长鸣寓意“传承、创新、致远”的教育新声。钟声,既是对郝人初老校长“根深则本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育理念的致敬,更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接续奋斗的号角。依托“同心结学校”合作机制,双方将在课程共建、师资培养、创新教育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典范。
团建活动筑友谊
球似珍珠传文化,拍如羽翼载友谊。校园体育场上,民族传统项目珍珠球的彩绸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蔡军平老师手持竹制球拍,向两地学子示范着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欢声笑语汇聚在一起,两校学子同场竞技,汗水挥洒间,青春的璀璨笑容诠释了“友谊第一”的真正含义。
击鼓颠球项目动感中传递着活力,队员们配合默契,矫健身影与欢笑声交织成春日最美的画卷。
知道剧场谱真情
下午,“知道”剧场化作文化交融的圣殿。当大荧幕上重现两校西迁办学的峥嵘岁月,剧场里涌动着无声的感动。一中学子用诗朗诵《同根同脉京张情》致敬母校,在深情的文字中,两校师生聆听着两座城市、两所名校跨越时空的对话。
北京一零一中学子带来歌曲《稻香》,唤起大家共同的乡土记忆。
舞蹈《世界赠予我的》让大家跟随着舞者的脚步,感受到世界赠予的每一份惊喜与感动。
《才二十三》恰如两校百十芳华一零一学子的歌声唱出了对时间的珍惜,对青春筑梦的希冀。
张家口一中学子以一首《锦瑟》,弦鸣穿越百十华年,奏响两校同根共脉的教育诗篇。
《春颂》舞翩跹,伴随两校的寻根之旅,共赴下一个桃李满园的百年。
歌曲《最美的期待》让所有人在动人的旋律中,感受爱与希望交织的璀璨光芒!
笔墨丹青,书写的是两校同根同源的文化底色。两校携手共展书法,北京一零一中陈昂老师,方澜萦同学;一中王世东老师,马冀雯、闫硕同学为此次“ 寻根之旅”挥毫泼墨。通过一幅幅对联,传递教育传承的力量。
紫塞深情,金台厚望,两校互赠墨宝。充满文化底蕴的墨宝,承载着两校百十年育人初心,象征着教育同行的深情厚谊。一赠一受间,是两校对“同根共脉”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携手同行”的美好约定。愿这份以文会友的情谊,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家人,一个梦。从太行山麓到燕园湖畔,我们始终流淌着相同的文化血脉。”北京一零一中学生发展中心主任于元在致辞中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所有参与者的心声:“今天的‘寻根之旅’让我们更加坚信,无论未来走得多远,根脉相连的我们,终将在更高处重逢!愿两校友谊长青!”
薪火弦歌启新章
当新时代的晨钟敲响,张家口一中与北京一零一中,这两株同根而生、各展风华的教育之树,正以缔结友好校的契机完成历史性的根系交融。从郝人初校长马背上驮着的油印教材,到如今智慧教室里跃动的数字光点;从战火中守护的半部《资本论》,到双城联动的思政云课堂——这份跨越时空的教育盟约,不仅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赓续,更是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两校携手,既是对“山河相连,初心永恒”精神火种的致敬,更是以教育之力谱写“京津冀教育共同体”的当代弦歌。
燕山云起处,
钟吕共和鸣。
百年薪火继,
再谱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