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城市精细化管理蝶变画卷
——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综述
固安县锦绣园被省住建厅通报为优秀代表项目。图为居民正在固安县锦绣园锻炼。 (资料片)
市区新开路干净整洁,秩序井然。 本报记者 刘向 摄
本报记者 盛嘉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治理得好不好、精细不精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去年以来,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力打造整洁、有序、文明、靓丽的城市环境。
体制改革 画好城市管理“同心圆”
市、县两级城管系统同向发力,全市市容、环卫、园林、市政、燃热、供水等城市管理职能进一步整合,初步构建了省、市、县三级对称的体制机制。市、县两级坚持“一支队伍管执法”,解决了大量长期困扰基层末端的执法难题,构建了全市上下精简高效、权责明晰、运行顺畅的城管执法体制机制新格局。
2024年,我市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城市管理领域的职能职责,理顺市、县两级城管体制机制,构建起全市城管系统职能统一、步调一致的“大城管”格局。
各级城管部门以打造“京津冀最有品位的城市和中国北方地区最干净的城市”为目标,全力推动全市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齐抓共管 铺展宜居城市“新卷轴”
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超过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3%;全市新增园林绿地面积4.2万平方米、绿道10公里;全市共完成雨水管网清淤485.81公里……
过去一年,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始终坚持“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不断“加码”城市环境精致管理和品质提升,城市管理者们“精描细绘”,为市民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不断“增色”。
市容环卫提档升级,“水洗机扫”作业模式全面铺开,城区公共卫生间设置密度高于4座/平方公里。与通州区联合印发《关于通州区与廊坊市(北三县)建筑垃圾协同治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圆满完成廊洽会、第八届省旅发大会市容环境保障任务。
园林绿化成效显著,全市新建6个口袋公园,提前完成省定任务目标,其中,广阳区云渚园和固安县锦绣园被省住建厅通报为优秀代表项目。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新挂牌认定历史建筑1处,对10处已确定的历史建筑开展安全评估,完成15株古树复壮项目。
公用事业快速发展,全市累计完成供水老旧管网改造15.33公里、供热老旧管网改造3.82公里、燃气老旧管网改造440.111公里,同步加装管网智能传感设备3136个,覆盖管网4759.15公里。全市完成32座热源厂站、429座换热站、13.5公里供热管网的检修维护以及9个供暖薄弱小区整治工作,9个新建小区市政热网接入施工。常态化开展供热问题隐患排查,制作供暖服务告知卡,公布各级供暖服务监督热线,“12345”市长热线涉暖问题来电同比下降57.75%。
市政管理逐步精细,全市共完成雨水管网清淤485.81公里,清掏检查井、收水井1.69万座,检修泵站45座。新增雨水管网30.92公里,新投入使用泵站9座,提升排水能力2.8万立方米每小时。对全市16家市政污水厂、14家污泥处置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
燃气安全持续稳定,全市集中开展燃气管网“带病运行”专项治理暨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购置3台PPB级燃气泄漏检测车,推动9家燃气企业开展管网智能化改造升级、15家企业搭建管网信息系统,对全市40522.2公里燃气管网开展全面摸排,排查管网问题隐患218项,整治燃气安全隐患8.6万项。完成受灾地区889户重建农房通气任务。全年累计开展燃气培训、宣传等活动160次,累计培训3800人,制作燃气安全宣传短片13条,发放宣传材料3.72万份。
依法行政 增添城市活力魅力
“我们理解大家生活不易,但占道经营确实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秩序,希望大家能够配合我们的工作。”“车辆不要乱停,前面有停车位。”“门前属于公共区域,不能私自占用。”……每天,执法人员穿梭在大街小巷“精描细绘”,为市民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不断“增色”。
2024年,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牢记为民初心,急市民群众之所急,想市民群众之所想,不断增强执法水平。大力推行包容审慎执法,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措施,2024年,全年办结行政处罚案件656件,城管执法更加注重提前化解问题,“温暖城管”品牌越叫越响。强化重点领域执法质效,对燃气、建设工程、规划执法等领域重点案件坚持“零容忍”,从严从重加大打击力度,强有力震慑各类违法行为。
城市管理者的付出也融进了居民的赞美与自豪里:“廊坊管理越来越规范,城市越来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