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风拂过双凤山陵园,松柏掩映下的纪念碑在晨光中熠熠生辉。3月28日,由河北省红十字会主办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开启了一场有关“生命”与“希望”的温暖对话。省红十字会、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审计厅、省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省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省红十字眼库、石家庄市红十字会等相关负责同志,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器官移植受者代表,器官捐献协调员、医护人员、大学生志愿者代表,新华区天苑小学师生及新闻媒体记者等150余人参加了本次缅怀活动。
活动伊始,全体人员鞠躬默哀,向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表达崇高敬意。河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郝建强在致辞中向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表示,捐献者用无私奉献的大爱善举,生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内涵和“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用最后的馈赠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全省红十字系统要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进一步加强与卫健、民政、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等相关单位密切协作,规范开展遗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志愿登记、捐献见证、缅怀纪念、人道关怀等工作,推动我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再上新台阶。
河北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贾庆忠表示,每一次医学进步的背后,都离不开捐献者的无私托举。是他们让我们触摸到生命的另一种温度——那是跨越生死的奉献,是传递希望的火种,是人性光辉最深刻的诠释。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不仅承载着医学进步的阶梯,更是一座座精神的丰碑。作为医学院校,将始终把这份馈赠转化为育人力量,坚守初心,胸怀大爱,敬畏生命,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传承仁心仁术,回馈无言良师!
当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死亡便不再是永久的告别。“父亲生前说,能帮助别人是最大的幸福。如今,他的眼角膜让两位患者重见光明,肝脏为一名患者的生命续航。父亲用他特有的方式关注着这个世界,拥抱着这个世界,我们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活动现场,遗体捐献者家属张雅婷的发言感人肺腑,让人不禁落泪。
生命之约,大爱传递。近年来,河北省红十字会大力实施生命关爱工程,设立人体器官捐献基金,实施了“生命之约·大爱传递”人道关怀项目,对捐献者困难家庭提供必要的人道救助。这不仅温暖了困境中的家庭,更让生命的馈赠化作照亮他人的星光。现场还举行了救助金发放仪式,河北省审计厅社保处处长张岚为捐献者家属代表颁发救助金牌匾,让这份跨越生死的大爱,继续在燕赵大地绽放光芒,书写更多生命与希望的动人篇章。

“器官移植前,我因尿毒症备受折磨,是捐献者无私的捐赠,给予我第二次生命。这不仅是肾脏的移植,更是生命火种的传递。重获新生后,我立志要让这份馈赠的生命更有价值,积极投入社会公益活动中,开展了100余场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超2000余人次。我会将生命的接力棒永远传递下去,做一个追光的人,做一个能给别人带来希望的人。”器官移植受者杨宇感激地说。
活动现场,河北医科大学学生代表深情朗诵《生命的礼赞——致无言良师》,将人们带入了一段充满温情的时光,追忆那些无私奉献的遗体器官捐献者们。
随后,河北省红十字会监事会专职副监事长牛志强宣布2025年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月活动正式启动,接下来全省将继续宣传普及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弘扬捐献者无私大爱的奉献精神,感召更多人加入到这项崇高的事业中来。
活动中,河北省审计厅社保处党支部和省红十字会三献中心党支部开展了联学共建活动,双方一致认为,通过此次活动拓宽了党建工作思路,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下一步将进一步创新方式,加强联动,进一步凝聚共同发展合力,在党建与业务融合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据统计,截至目前,河北省共登记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者近29万人,实现器官捐献855例,获得大器官2477个、眼角膜1380枚,遗体捐献累计达860例,为医学事业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延伸:如何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1.微信登记——关注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点击“志愿登记”进行登记。
2.网站登记——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www.codac.org.cn)进行登记。
3.现场登记——前往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或登记站书面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