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衡水市桃城区阎庄法帖展馆,一场以“传承非遗之美 绽放法帖芳华”为主题的文化研学活动正在进行,来自河沿小学的50多名孩子变身“小工匠”,手持拓包、宣纸,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沉浸式体验法帖技艺的魅力。
活动中,孩子们还参观了展览馆的其他展区。
解说员为孩子们讲解了书法艺术和阎庄法帖的独特魅力与历史价值。
河沿小学的卢芳智老师说,这次法帖研学活动很有意义,孩子们能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实践不仅提升了孩子们对阎庄法帖的了解,更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据了解,衡水法帖又名“阎庄法帖”,始于明朝永乐年间,是运用刀具在板材上篆刻文字或图案,再利用纸、墨进行传拓的古老传统工艺。作品经闷纸、上纸、拓印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2011年,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阎庄法帖展馆负责人亚世浩说,阎庄法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喜爱这一文化,让法帖技艺永久传承下去,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