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第25个“世界睡眠日”如期而至,主题为“健康睡眠,优先之选”。呼吁公众将睡眠视为健康生活的基石,倡导全社会通过科学行动改善睡眠质量,构建健康生态。
全球约27%的人群面临睡眠障碍,中国成年人失眠率高达38.2%,日均睡眠时间仅6.5小时。年轻人因熬夜加班、沉迷电子设备,中老年人因慢性疾病或夜间呼吸暂停等问题,普遍陷入“睡眠负债”的恶性循环。调查显示,48.5%的中国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扰,且随着年龄增长,困扰率持续上升。
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能悄然埋下慢性病的隐患。长期熬夜、失眠,身体的生物钟被打乱,激素分泌失衡,免疫系统功能也会随之下降。就拿高血压来说,长期睡眠不足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促使血管收缩,血压便容易升高。据统计,长期失眠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比睡眠正常者高出30%以上。再如糖尿病,睡眠紊乱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血糖的调节就会出问题。有研究表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约25-30%。
反过来,慢性病也会成为睡眠的“破坏者”。比如心脏病患者,夜间可能因心悸、呼吸困难而惊醒,难以再次入睡。关节炎患者则会因关节疼痛,在睡眠中频繁翻身,导致睡眠碎片化。慢性疼痛带来的不适,让原本平静的睡眠被搅得支离破碎。
那如何改善睡眠,预防和管理慢性病呢?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很关键,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周末也不例外,帮助身体建立稳定的生物钟。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诱导自然睡眠的重要激素。适当运动也必不可少,但注意不要在临近睡觉前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在白天或傍晚进行,像散步、瑜伽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已经患有慢性病的朋友,积极治疗原发病是改善睡眠的基础。保定市第一医院提示您: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控制病情发展。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加重睡眠障碍和慢性病症状。
睡眠不是奢侈品,而是生命的基本权利。从今夜开始,让我们将“健康睡眠”置于生活首位,借助科学的方法,点亮优质睡眠的明灯。正如2025年世界睡眠日所呼吁的——让健康睡眠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优先选择。(健康与疾病管理科 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