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固安:林下养鸭拓宽致富路)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农业创新注入新活力。在固安县西营村,养殖户杨德亮将传统种植与林下养殖结合,通过“林下养鸭、鸭肥育林”的立体循环模式,让荒林变“金窝”,蹚出一条生态致富新路。
走进杨德亮的18亩养殖基地,成群的麻鸭在树林间穿梭觅食,草丛中散落着星星点点的鸭蛋,工人们正挎着竹篮弯腰捡拾。杨德亮告诉记者,他们采取的是林下散养模式,让鸭子在自然环境中运动,不仅提升了鸭肉品质,更符合了绿色生态理念,也因此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基地负责人杨德亮:“我们基地占地18亩地,养鸡养鸭养鹅,鸡100多只,鸭子2000多只。我们每天捡鸭蛋,一天捡300斤。卖出去的鸭蛋都是老乡们和邻居们自己来取,有时我们也卖一些到北京。”
林木与鸭子互为助力,和谐共生。鸭子在林间觅食,既节省了饲料成本,又通过粪便为林木提供了天然肥料。而林木则为鸭子提供了遮阴和庇护,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农业农村局畜牧业和渔业渔政股负责人张永超:“为推动林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农业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定期对养殖户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为养殖户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希望能够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悉,该养殖基地以卖种蛋为主,每天能捡拾300斤鸭蛋,且市场畅销。此外,基地在养殖区周边配套种植了桃、梨等经济林果,通过“禽粪肥田—林木遮阴”的生态循环系统,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经济效益。每年,林木的采摘收益也相当可观。
记者:李寒梦 臧子祺 周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