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南院区骨科病区成功完成首例手术)
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南院区骨科病区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这如同一束希望之光,照亮了众多患者的康复之路。就在正式开诊后的第二天,一位特殊的患者走进了这里。
74岁的明女士,因胸椎压缩骨折,于3月2日入院。面对这样一位年龄较大的患者,南院区骨科病区主任李华深知要小心谨慎。在术前查房时,李华带领团队仔细分析病情,考虑到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而高龄患者卧床后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经过慎重讨论,决定为明女士实施经皮后路胸12椎体脊柱成形术。
3月3日,这是一个对明女士来说意义非凡的日子。在手术室里,医生们全神贯注,无影灯下,主刀医生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沉稳。一根纤细的穿刺针缓缓刺入,沿着精确的路径直达胸12椎体。紧接着,骨水泥被缓缓注入椎体。医生们密切观察着骨水泥的填充情况,确保其均匀分布,为椎体提供稳定的支撑。整个手术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紧密相连,每一个操作都精确无误。医护团队配合默契,他们的眼神交汇间传递着信任与专注。手术期间骨科主管副院长王立涛全程跟进手术,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关切。
最终手术顺利完成,骨水泥微创手术成功为患者的康复奠定了基础。这一手术不仅能大大改善患者的疼痛,更重要的是,能让患者尽早下地活动,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成功的消息传来,医院党委书记郑辉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前往病房查看明女士的术后情况。他轻轻握住患者的手,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和鼓励,安慰患者要安心养病,积极配合治疗。这份关怀让明女士和她的家人深受感动,也让病房里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术后,骨科病区护士长王伟带领护理团队迅速行动,为明女士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她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到病床前,详细询问患者的感受,仔细检查伤口情况,一言一行中满是关切。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问候、每一次护理操作,都饱含着医护人员对患者深深的关爱。
在功能锻炼指导方面,护士们耐心地为明女士示范每一个动作,从简单的肢体活动到逐渐增加强度的康复训练,她们都陪伴在旁,确保患者动作规范。为预防并发症,护理团队丝毫不敢懈怠。每一次护理操作,护理团队都轻柔细致,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每一句安慰的话语,都如春风般温暖着患者的心。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明女士恢复得十分顺利。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南院区骨科病区第一例手术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次医疗技术的展示,更是骨科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对患者承诺的践行,标志着南院区骨科病区正式踏上了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的征程,相信在未来,这里将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