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出现过打喷嚏、咳嗽、搬重物甚至是上下楼梯时突然漏尿的现象呢?相信这种难言之隐很多人都曾出现过,尤其是产后女性,这其实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表现。
一、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这是指因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支持结构受损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膀胱脱垂、子宫脱垂、直肠膨出等),排尿异常(压力性尿失禁、尿潴留、排尿困难等),排便异常(粪失禁、便秘等),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痛。
二、引起盆底功能障碍常见因素有哪些?
妊娠、分娩、肥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都可引起盆底功能障碍。
三、盆底障碍性疾病检查方式有哪些?
膀胱尿道造影、影像尿动力学检查、MRI检查,盆底超声都可用于该疾病检查,其中盆底超声具有无辐射、无创伤、无造影剂过敏风险、实时、简便、可重复性高等优势,是目前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首选影像学方法。
四、盆底超声适应症主要有哪些?
(1)产后妇女(42天到6个月):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都应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并通过盆底康复恢复受损的盆底。
(2)计划妊娠者:尤其计划再次妊娠的经产妇,在妊娠前进行盆底功能评估,有利于孕前恢复盆底功能运动,预防或减少妊娠期或产后盆底疾病的发生。
(3)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导致盆底的功能状态发生改变,可通过盆底康复改善盆底功能。
(4)各种尿失禁患者: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打喷嚏、咳嗽、跳绳、爬楼梯漏尿等)、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尿失禁、夜尿次数多等)。
(5)有梗阻性排便障碍:便意不尽、慢性便泌、阴道和会阴指状突起伴肠道排空异常感的患者。
(6)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轻、中度盆腔器官脱落(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等)。
(7)盆底康复治疗后的评估。
(8)各类盆底手术术前及术后盆底结构及功能评估。
五、盆底超声适宜检查人群:
可疑盆底功能障碍的人群均应行盆底超声检查,建议产后42天产妇及围绝经期女性行盆底超声筛查。
通过盆底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或症状较轻时给予早期干预、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通过盆底肌锻炼、盆底肌康复等治疗来恢复盆底支持结构的功能,避免症状的加重,有效恢复盆底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通讯员 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