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张北县台路沟乡后大营滩村,村道宽敞整洁,村口的中式景墙上雕刻着美景,黄墙黛瓦的新农居整齐排列,三五村民正倚着门墩聊天晒太阳……农舍村道间,步步皆景,一幅户庭悠然、田家农闲的和美乡村实景跃然眼前。
近年来,张北县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属于这片土地的和美乡村现代诗篇正一页页写就。2023年6月,张北县成功入选了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冬季牲畜觅食难,正是需要圈养的时候,但是在白庙滩乡二八地行政村元坊子自然村的养殖户们家里却不见脏兮兮的牛圈,村道干净整洁,不见一处牲畜粪便堆积。那村里的牛都去哪里了呢?在距离村子1.5公里的“二八地村人畜分离集中养殖区”内,400多头牛正在牛舍等着主人来喂食。2023年,在县财政涉农整合资金支持下,白庙滩乡在二八地村实施了人畜分离项目,投资200万元收购废旧养殖场并进行改建,建成了占地近60亩的集中养殖区。
“养殖区建有4座牛舍,配建有草料库、青贮窖,还为养殖户建设了生活区,养起牛来既省心又方便。牛舍里还安装了高清摄像头,打开手机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牛的情况,尤其是遇到母牛临产,养殖户看着监控就能第一时间赶到牛舍。”二八地村党支部书记田爱平介绍道,“村民们家里养牛不见牛,院子也大变样,大家都种起了小菜园,也没有难闻的气味,日子越过越舒坦了。”
不止在二八地,张北县每个乡镇都有“人畜分离”实践的完成时与进行时。台路沟乡后大营滩村在2019年时就扩建了人畜分离养殖场,目前全村120多头牛、600多只羊实现了集中、规范养殖;在大囫囵镇,白茂营、二道渠、二道湾3个村的44户养殖户也有了新建的集中养殖区;被外村人称为“牛羊都走一条路”的张北镇小柳沟村,在规范养殖户放养路线的基础上,建起了高起点、高标准的人畜分离示范点。
穿上厚衣,拿上工具……11月20日一大早,张北县台路沟乡后大营滩村村民刘满英就和队员们开始了忙碌,刘满英是村里的公益岗保洁员,每个月“逢5”日,是村里集中“大扫除”的日子,28名公益岗村民会分成4组,按片区进行街道和垃圾集中清理。“现在村里都是水泥路,街街都有垃圾桶,我们打扫起来不费劲,每个月还能拿400块‘工资’。”刘满英高兴地说,“家里也比之前干净多了,不出门就能洗澡、上厕所,和城里人一样。”走进刘满英家,两间平房配一个小院,屋里有卫生间、厨房,电供暖,小家整洁而温馨。
后大营滩村距离张北草原天路西线仅7公里,虽然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但是在2017年以前,村里还是村貌破旧、土路泥泞、产业低端、生态环境急需改善的严重“空心村”。刘满英家和村里人居环境“改头换面”的变化要从2019年2月说起,当时村里迎来了“空心村”治理改造,当年11月,全村205套气派的二层民居拔地而起,78套崭新的平房小院也同步落成,还建起村民活动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村民们彻底告别“老破小”迎来了亮堂的“新生活”。
如何让“靓丽”成为常态?“除了保洁员定岗定责日常维持,村里还配置了垃圾中转站、清运车等硬件设备,建设了容量90立方米的污水池,安装了310套电取暖设备,实现清洁供暖,扩建了人畜分离养殖场。真正做到从‘蓝天’到‘绿地’,从‘全村’到‘小家’提升宜居水平。”该村村书记王强介绍道,“村子干净了,村民的自我意识也提升了,每家都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现在,后大营滩村早已成为全乡“村村有景致,处处是景观”的发展样板,而在张北,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深度广度拓展一直在行动中。“我们通过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垃圾收集清运等一系列规范制度,利用公益岗,做到一岗一区,并在村内显著位置公示,接受村民评比监督,加强宣传动员村民共建共治。并以攻坚行动为契机,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向深度广度拓展,努力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张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文表示。
截至目前,通过全县域开展集中排查,共清理生活垃圾87250方,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80360吨,清理杂物31825处,清理河塘沟渠5420处,清理庭院28750户;高质量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共新建户厕1000座、公厕17座。柴进院、草集中、粪进地成为常态,村容村貌更加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