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解企业发展“中梗阻”到跑出项目审批“加速度”,从优化政务服务到抢占新兴产业“新赛道”,怀来县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添活力、以服务优环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交出了一份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分答卷。
怀来县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办理业务。怀来县委宣传部供图
破解难题 让企业“轻装上阵”
企业要发展,政策支持、要素保障一个都不能少。然而,在一些地方,土地、资金、审批等“中梗阻”问题让企业陷入“两难”甚至“多难”境地。
怀来县打出“虚拟审批”“容缺办理”“两单一卡”“拿地即开工”组合拳,手续压茬办、并行办,怀来京西智算中心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仅32天,全县项目审批时间平均缩短60天以上。怀来京西智算中心项目相关负责人感慨道:“本来以为部门之间会相互推脱,没想到真的能解决问题,政府敢担当,企业才敢扎根。”
怀来京西智算中心项目。怀来县委宣传部供图
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怀来创新推出“信贷云超市”,整合10家金融机构67种金融产品,企业可“货比三家”一键申请;怀来县工商联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政策速递”专栏,及时发布转载各类惠企政策信息,加强宣传解读阐释,同时开通了“民企有话说”留言板专栏,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改革不仅要有破冰的魄力,更需精准施策的智慧。“过去是企业追着政策跑,现在是政策追着企业跑。”怀来县政务服务大厅里,工作人员的一句话道出理念之变。
产业聚势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崛起”
怀来的发展密码,还藏在产业生态的精心培育中。
在河北怀来沙城经济开发区,河北首科远拓科技有限公司产值4年增长3倍,产品远销智利、俄罗斯;在怀来人工智能产业园,久仪智能科技河北有限公司车间仅30余人,年产值却达数千万元。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得益于怀来“既移大树又育新苗”的生态理念。
怀来空天信息产业的崛起更显战略眼光——
亚洲最大民用卫星控制中心“中卫通北京地球站”迁入怀来;
吸引航天动力系统单项冠军企业“轩宇动力”成功落地;
推动航天医药“东方红生物”顺利投产……
怀来县创新赋能抢先“新赛道”,坚持集群化专业化,持续完善园区配套,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怀来传统产业亦焕发新生机。依托“怀来葡匠”劳务品牌,全县已累计培训葡萄产业人才1.5万人次,在葡萄及葡萄酒行业工作的工人和季节性农民工超过11万人,既解决企业“用工荒”,又带动农民增收。
筑巢引凤 激活“第一资源”
经济发展,人才先行。怀来深谙此道,从就医到就学,从安居到创业,构建了全链条服务生态。
在怀来县沙城镇东水泉村,临街房屋的外墙上,葡萄藤与木板简单拼接成的装饰挂架颇显“艺术范儿”。就连街边的一根根电线杆,都涂上了半截或白或绿或粉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一个普通村庄开始变得越来越“潮”,并凭着这股“潮”劲儿,吸引了一拨儿又一拨儿游客打卡。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人民大学“小裤脚”团队。
怀来县沙城镇东水泉村咖茶社。怀来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抓“人才推动”、激活产业振兴发展动能,怀来县“组团式”引进人才团队,集聚发展智力,立足当前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先后5次到北京对接,吸引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教授带领的“小裤脚”团队入驻怀来。
暖心关怀人才、全程护航企业,保障政策更显诚意。北大人民医院怀来院区29个专科130多位北京专家长期驻诊,实现病有良医;环京康养示范项目“天保健康城”“鸿翔健康城”建成运营,实现老有颐养;北京海淀外国语学校京北校区扩模发展,实现幼有善教;北京理工大学科研校区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家口校区今年招生,实现业有良才。
如何让“营商沃土”更富养分?站在新起点,怀来锚定更高目标:深化“无证明办事”场景,让企业一路畅行;深入挖掘航天五院空间热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八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和27个创新中心技术优势和产品储备,培育新质生产力;有效发挥官厅湖人才集聚区党工委作用,做好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保障,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张琪表示,下一步,怀来县将始终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尺,为企业担当、为企业助力、为企业护航,政企携手共同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