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移风易俗沁民心 文明新风进万家——保定市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扫描)
曲阳县举行“‘双争’有我树新风 携手一生话文明”中式集体婚礼。受访单位供图
□保定日报记者 安亚静 见习记者 丁梦圆婚事大操大办的少了,婚礼简办的多了;丧事吹吹打打的少了,注重人文关怀的多了;餐桌上铺张浪费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行走在保定大地,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令人惊喜。
这些变化都是我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从“小切口”入手,以“小阵地”搭好“大舞台”,以“小活动”推动“大实践”,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尚。
因地制宜,移风易俗有实招
移什么风?易什么俗?关键在“破旧立新”“立破并举”。
曲阳县举行“‘双争’有我树新风 携手一生话文明”中式集体婚礼。受访单位供图
“我们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大力弘扬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吹打放炮、大操大办的现象明显得到遏制,‘生前尽孝厚养,生后文明薄葬’观念日渐深入人心。村里人家办喜事也不再追求排场,婚礼办得简单温馨。”谈及村里的移风易俗工作,安国西崔章村党支部书记孙涛满口称赞,“村民的负担减轻不少,也得到大家的广泛支持。”
西崔章村的喜人变化,是我市移风易俗工作成效的生动反映。
“丧事简办、新事新办”是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厚养薄葬、简约重情的现代文明之风吹入百姓心间,是一道难题,更是一场观念转变的革命。
自上而下,革除陈规陋习。市妇联印发《保定市妇女联合会关于开展高价彩礼、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重点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各县(市、区)纷纷发布移风易俗弘扬新风倡议书,倡导人人参与、共同努力。
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全市各村挖掘本地文化、征求村民意愿,制定村规民约,通过“立约、传约、践约”,常态化开展宣传宣讲、议事协商、教育规劝、服务监督等,推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升,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抓住“关键”,倡导简约婚丧。抓住党员干部“关键群体”和红白事宜“关键人物”,在婚丧事宜筹备阶段“关键节点”,多形式宣讲婚丧事新办理念,积极倡导“零彩礼”“低彩礼”,倡议青年参加集体婚礼,文明婚丧理念深入人心。
……
一项项举措,让移风易俗走进每个村落、每户家庭,汇聚起全民参与的社会正能量,让文明新风吹遍每个角落。
宣传引导,文明新风沁人心
10年前,易县凤凰台村倡导婚俗新风,赵会玲夫妇积极响应,“零彩礼”嫁了女儿,“只要孩子们幸福,没有彩礼,我也愿意你们把女儿接走。”
10年后,儿媳听说这件事非常感动,主动提出“零彩礼”嫁进门,“我要嫁给的不是面子,是爱情。”
赵会玲一家喜事新办,在当地传为佳话,极大地推动了周围村庄文明新风的宣传,并荣获2024年河北省“最美家庭”称号。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近年来,全市各地通过举办最美家风故事宣讲会、开展“双争有我 移风易俗除陋习 文明向善树新风”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深入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莲池区东小庄村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制止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并进行“最美家庭”“最美儿媳”“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彩绘文化墙2400多平方米,加强社会宣传与氛围营造。
顺平县高于铺镇亭乡北庄村通过“积分制”、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团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的幸福感。
营造“好氛围”,强化凝聚力。从典型评选到道德评议,从文化墙到“积分制”,各地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不断扩大主流阵地,让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村民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理。
成效彰显,乡风文明谱新篇
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我市乡村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文明的种子日益植根到每一个人的心田,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取向。
全城联动下,保定大地风清气正,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集贤纳福,共缔良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8月10日,涞水县文化广场内,12对身着传统中式婚服的新人,在执礼人的指引下,进行赞词、洗尘、沃盥等仪式,以简约又不乏浪漫的集体婚礼形式,践行着婚事新办的文明新风。
现场新人纷纷表示,“浪漫加倍!参加集体婚礼不仅省时省事,还能和其他新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更具意义。”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目前,蠡县、阜平、曲阳、顺平、唐县、徐水等地已开展交友联谊活动15场次,开展集体婚礼活动5场,1200多名适龄青年参与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成为婚俗新风尚的倡导者、践行者。
同样,小小的助老餐,不仅让老人乐享幸福“食”光,也带来了文明新风。
“红烧肉、炖排骨、家常豆腐、地三鲜、鱼香肉丝、蘑菇炒肉……”中午时分,乐凯北大街新市场社区老年食堂里人来人往,饭菜飘香。
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健康可口的饭菜,一边唠着家常,食堂不时传来老人们一阵阵的笑声。“这里环境好,服务好,菜的品种多,又提供一日三餐,关键是价格便宜,比自己做还合算,想吃啥就点啥,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简直是太好了。”老人们在就餐时连连称赞。
小食堂汇聚大民生。近年来,市民政局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打造了一批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配置老年流动餐车,建成并运营16个街道级标准化老年食堂和85个农村孝老食堂。2024年,又在主城区50个社区打造养老助餐点,切实解决高龄、孤寡、空巢老人“不方便吃饭”“吃不上热饭”等就餐难题,让老年人体会到从“舌尖到心间”的幸福感。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如今,伴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纵深推进,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乡美丽画卷越描越亮、越绘越美,保定正逐渐成为一座有品质、有生活、有温度、有涵养的文明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