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辞:
九年前,你说有堂课值得上;九年后,你说有些梦必须圆。你过古稀仍坚守,你纵风雨亦无阻。超越平凡的执着,你是心怀大爱的古道热肠。
感动事迹:
73岁的李贵江,退休前是邯郸市农业局的一名普通工人。
年少时受父亲和一位语文老师的影响,李贵江慢慢喜欢上了书法。在单位工作时,他还因钢笔字写得漂亮,被抽调到宣传组好多年。
2012年,李贵江退休后,开始全身心投入书法学习中。他置办了笔墨,买了1000多斤的废旧纸张,做成书法练习册,一撇一捺地学起毛笔书法。为了避免写字时手抖,他还在手上拴上沙袋,每天坚持写一千个横和竖。
李贵江在黑板上写字。受访者供图
凭借这股韧劲儿,李贵江练就了扎实的书法功底,熟练地掌握了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等多种字体。他还花费3年时间,抄写了20多万字的邯郸成语故事,以及30多个百米长卷的诗词歌赋作品。
平时,李贵江会去家附近的广场上练习地书。端正挺拔、遒劲秀美的字体常常引人驻足观看,请他帮忙指点。有学生家长跟他搭话,想让他教自家孩子学习书法,这激起了李贵江的教学欲望。
2016年春天,李贵江动手做了个“硬笔书法义务教育”的小黑板,绑在路边的电线杆上,开始在街边集体授课,免费教硬笔书法。
小黑板一挂就是9年。9年来,只要不是恶劣天气,李贵江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出现在广场。寒暑假期间,随着学生的增多,李贵江还会在上午加开一节书法课。
李贵江在黑板上写硬笔书法。河北日报记者 董源/摄
为了每天按时给学生们上课,他从不出门旅游,哪怕大年初一的晚上,他也要带着小黑板到广场上看一看。他说:“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离不开了,除非自己躺着不能动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李贵江的课堂中,除了一些学龄的孩子外,也有一些对书法感兴趣的成年人。大家随到随学,只要自带个小马扎坐在那儿,就成了李老师的学生。李贵江在黑板上一撇一捺地教,耐心地讲解书写中的重点、要点。坐在台下的学生拿着钢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地跟着他写。
每次教学结束后,李贵江会当面批阅作业,逐个进行指导。
在李贵江的悉心教导下,书法不再是枯燥的横竖撇捺,而是充满魅力与乐趣的艺术之旅,孩子们对于汉字和书法的理解也变得越来越深刻。
李贵江在给学生辅导书法。河北日报记者 董源/摄
“我能活多久,我就教多久,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长时间写字,让李贵江的右手得了腱鞘炎,但他依旧坚持上课。这些学生似乎已经成了他的“亲人”,要是因为打针消炎不能跟这些孩子见面,他就像“两天没吃饭”一样。
看到孩子们书法水平逐步提高,是李贵江最高兴的事。在成为义务教师这些年里,他跟人抢过摊位,也换过不少地方。他遭受过不理解,也劝过孩子家长不要放弃。他说:“我学了半辈子不能白学了,要把这半辈子的学识留给社会,留给孩子们。我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能发挥这一滴水的作用就行了。”(纵览新闻记者 黄雨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