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文旅“开年大戏”
—山海关古城年博会火爆出圈
秦皇岛日报 记者 李正男
赏非遗、观花灯、探关城……今年是中国春节列入世界非遗后的首个新春盛会,山海关古城年博会作为“京津冀欢享庙会系列活动”主要会场之一,以“城”搭台、“文”塑品、“古”焕新、“爱”圈粉,深入践行“我爱关城 关城有爱”,让市民和游客品味舌尖上的盛宴,体验山海关的地道年味儿和浓浓热情。年博会彰显的非遗传承、年趣年味吸引了各级媒体聚焦,截至目前,古城年博会盛况已12次登上央视,长城网古城过大年话题总点击量1.2亿+。
山海关年博会人头攒动。通讯员王金磊 摄
据统计,古城年博会期间,山海关累计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92万元,同比2024年分别增长5.2%、6.1%。
文化引领,打造“叫得响”的旅游品牌
本届年博会于1月22日至2月12日在古城举办,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以“欢乐冰雪 年味关城”为主题,坚持做最具山海关传统特色的“年”产品,精心策划八大主题板块,包括“寻味山海”“玻璃画展”“对话非遗”“年博灯会”“秦潮腔调”“探游关城”“榆关大秀”和“文化巡演”,将传统的年俗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 突出重点,聚焦新潮,打造亮点。“活动期间,天津舞狮、天津京东大鼓、北京天桥把式、吴桥杂技等表演轮番上演,100余种中华美食让游客在充满年味的年博会中品味舌尖上的盛宴。”山海关区第一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廖雪梅介绍。
在“寻味山海”活动中,传统民谣与现代年俗完美融合,传统糖品手艺如拉制“关东糖”和“丝窝糖”精彩呈现,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这些古老技艺,还能品尝到美味的糖品;“玻璃画展”上,150余幅精美的玻璃画作品展示了山海关的历史、风景和风土人情,不仅弘扬了山海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更让游客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山海关的历史厚重和文化魅力;年博灯会则推出了福运关城、璀璨山海、冰雪仙境三个板块的主题灯展,将新春的美好祝福融入彩灯中,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游客们徜徉在光影交织的灯海里,充分感受到了新春佳节的喜庆与欢乐。特别是在“秦潮腔调”活动中,国潮装扮与流行音乐的碰撞、民族乐器与电子音乐的混搭,以及嘻哈说唱的融入,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焕发了新国风的新活力。
一时间,“长城脚下赏非遗过大年”等互动话题火爆网络,相关报道全网点击量、浏览量、点赞量、转发量近9000万,山海关古城年博会话题相关信息搜索冲进搜狐首页头条,吸引品宣高质量达人155位,抖音粉丝100万以上10人,并形成宣传矩阵,抖音、小红书、快手、今日头条、微博等多平台发布高质量作品1300余条,全网浏览量达4800万+,古城年博会宣传火爆出圈。
高位推动,确保古城年博会顺利举办
2月10日晚的山海关古城,灯光照亮夜晚,游客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忙着为游客接水、递水,耐心解答各种咨询。为了让游客玩得好、体验好,山海关区通过高标准的策划与组织,确保其成为一场深受民众喜爱的春节活动,有效提升了山海关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精心部署年博会的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制定了详尽的活动方案与实施方案,明确活动主题与时间表,并细分各阶段的活动内容,确保每一项活动都内容充实、安排得当。“为确保古城年博会的顺利推进,成立活动指挥部,各部门一把手共同参与,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山海关区旅游文广局党组书记、局长蒋立彬说。指挥部下设多个专项工作组,负责综合协调、策划执行、新闻宣传等工作,确保责任到位、任务明确、措施具体。
在年博会期间,全区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出动500余人次参与执勤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服务广大市民游客,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同时,通过增设服务设施、增加服务人员、组织志愿者队伍等措施,提供暖心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我爱关城 关城有爱”的温暖氛围。特别是开通的“年博会直通车”和增设的温馨指示牌,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通过这些高效的组织和精心的谋划,2025年山海关古城年博会成为了一场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的盛会,为山海关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乘势而上,推动关城旅游迈向新高峰
“山海关将借势古城年博会,以山海关古城为核心,深入挖掘山海关长城文化内涵,整合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山海相连、关城一体、产城相融、生态赋能’的长城文化公园城市。”市政协副主席、山海关区委书记陈秋华表示。
旅游是山海关的“金饭碗”,山海关区始终把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支柱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提升旅游要素国际化配置水平,加快建设友好型旅游城市,实现从“观光目的地”向“度假目的地”的转变,形成快进慢游,全域全业的旅游格局。
打好“长城牌”,整合全域资源打造国际长城文化旅游目的地,将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文旅产业发展新的机遇和起点,发展长城节事、长城研学、长城文娱、长城文创、长城驿站五大主导产品类型,认真讲好长城故事,让更多的人走近长城、了解长城、读懂长城。推动“馆城一体”营销发展,加强长博与古城、角山等景区的旅游联动,盘活古城资产,大力推进古城建设、管理、经营工作,用好田中玉公馆、先师庙、闯关东、镇远镖局等多元文化资源,打造夜游夜宴夜购夜宿消费场景,大力建设长城文化研学中心,实施长寿山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实现资源向长城汇集、宣传向长城聚焦、产品向长城融合,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发展壮大,释放“乘数效应”,进一步擦亮“长城文化”金字招牌。
整合域内长城文旅资源,打造长城之眼——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长城之首——老龙头、长城之城——山海关古城,加强“长城+古城+古镇+古村”联动发展,建设“长城人家”特色文化主题村落,争取长城系列新产品发布会落户山海关,让古老长城不断焕新,打造长城文化体验地、长城精神传承地、长城度假目的地、长城研学首选地。
打好“海洋牌”,培育“蓝色引擎”打造知名滨海休闲旅游风情带。深入挖掘“吃海鲜、吹海风、享海趣”等海旅融合新亮点,积极培育海洋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南部滨海风情游。依托老龙头世界唯一长城入海处的特色资源,实现景区业态场景、设施风貌改造升级,塑强“长城遇见海”唯一性地标。利用老龙头片区房产资源解决住宿问题,打造滨海“微度假”目的地。完善高效便捷智慧停车系统,优化改造升级老龙头片区停车场,合理规划交通路线。将老龙头、白鹭岛、乐岛、一级渔港串“珠”成线,举办海洋音乐节、海洋研学等活动,推出主题演艺、亲海游乐、沙滩休闲渔家风情游,开展游轮游艇、帆船海钓、海上运动、精致露营、海洋牧场等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俱佳的新产品、新业态,打造滨海旅游集群。
打好“科技牌”,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打造“山海元宇宙、关城云文化”。充分运用裸眼3D、AR互动、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新技术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赋能,以沉浸式旅游带来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激发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活力。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智慧景区建设,用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加快文旅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打好“服务牌”,开展“旅游服务提升行动”打造“宾至如归、乐享关城”品牌。以高速奥特莱斯为突破口,打造规模化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山海关高速服务区是中国公路学会和高德地图联合发布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出行热度分析报告》中,7000多个服务区中排名第一的最具潜力服务区。山海关区充分利用高速服务区的引流作用,实施高速服务区奥特莱斯项目,实现“服务区+文旅+商业”跨界融合发展,结合山海关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将古城东罗城周边区域与高速服务区综合体项目一体贯通、连片开发,引进沉浸式演绎、帐篷营地、度假酒店、旅拍基地和亲子娱乐项目等,将山海关打造成东北与华北双向辐射的旅游节点城市。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只有让游客满意,有宾至如归的体验,才能让文旅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实行“吃住行游购娱”全链互动,把“游客为本、至诚服务”落实到每个环节。依托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出全新文旅地图、详细攻略指引,将旅游线路、美食、酒店等板块囊括其中,倡导“诚信经营、热情友善、专业有素”的优质服务新风尚,持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旅游消费环境,进一步提升山海关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