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诱发心肌缺血、慢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猝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传统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多集中于阻断心肌细胞膜上的单一离子通道,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存在作用局限、副作用大等问题,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近年来,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中药参松养心胶囊,通过“整合调律、快慢兼治”的作用机制,为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第十一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浦介麟教授在题为《从抗律到调律——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新策略》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参松养心胶囊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机制。
浦介麟教授在会上作学术报告
从“抗律”到“调律”:治疗策略的革新
浦介麟教授指出,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离子通道来抑制心律失常,但这种方法作用单一且副作用较大。参松养心胶囊突破了这一局限,采用“调律”而非单纯“抗律”的策略,不仅调节离子通道功能,还通过逆转心脏结构重构来抑制心律失常,从而避免了传统治疗的副作用,开辟了心律失常治疗的新途径。
临床研究证实显著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各类心律失常方面均显示出显著疗效。无论是器质性还是非器质性室性早搏,其治疗效果均优于传统药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参松养心胶囊不仅提高了心室率,而且未引起心脏不良反应,这在传统药物治疗中难以实现。
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患者的福音
为了进一步验证参松养心胶囊的疗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牵头开展了“参松养心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临床研究”。该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的子课题之一,覆盖我国24个省/直辖市的66家医院,共纳入920例完成首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一年内复发风险40%,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房颤负荷(包括房颤持续时间和发生频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首次发生房扑/房颤的时间,且安全性良好。今年8月,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心血管病领域顶级期刊《欧洲心脏杂志》,为持续性房颤患者提供了一种创新、有效且安全的长期治疗方案。
广泛适应症,解决临床难题
浦介麟教授强调,参松养心胶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心律失常治疗面临的难题。无论是合并或未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缓慢性心律失常,还是心衰伴室早、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早等复杂心律失常,均可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其“整合调律、快慢兼治”的特点,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和安全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