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定市12345热线:件件办实事 日日解烦难)
2024年受理各类诉求235万件,直办148万件;受理营商环境诉求4696件,按时办结率99.43%,满意率96.29%
市12345热线:件件办实事 日日解烦难
紧张忙碌的12345热线受理大厅。
保定日报讯(记者霍若雯 通讯员 李思琦)“您好,这里是12345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2月3日,大年初六,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大厅内,接线员头戴耳机正在接听群众来电,记录群众心声。
每一通来电背后,都是来自群众最鲜活的表达、最直接的诉求。2024年,市12345热线受理各类诉求235万件,直办148万件;受理营商环境诉求4696件,按时办结率99.43%,满意率96.29%。针对群众反映突出、集中、敏感问题以及营商环境类诉求,召集疑难工单推进会及现场调度会19次。
一年来,市12345热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精神及省委“真正把12345热线打造成为智慧高效、惠企利民的‘总客服’”指示要求,全面落实我市《关于提升热线办理质效和群众满意度十条措施》,持续深化接诉即办改革,不断提升群众诉求解决率和满意度。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2024年4月,市12345热线与市企业家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由企业家协会作为企业“代言人”汇总企业需求,形成“热线+市企业家协会”联动机制,双方定期互动,有效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打造热情在线、亲商助企服务品牌。
12345热线与市企业家协会代表座谈交流。
如何让听障人士“无障碍”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2024年7月9日,市12345热线在“冀时办”APP保定市主题专区开设“视频导办帮办服务”端口,增加手语翻译视频服务功能。听力及言语障碍人士可点选“视频导办帮办服务”畅通表达渠道,从而实现与无障碍专席视频交流,让自己的诉求可以被“看”见、被“听”见。
12345热线为残障人士设置手语专席。
为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加专业、便捷的医保咨询服务,热线创设“医保专席”,由市医保局引入医保专线网络到热线受理大厅,让医保诉求“一键转接”至“医保专席”,由专席人员登录“河北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第一时间查询各类信息、解答业务办理流程及政策。
12345热线工作人员现场督办市民投诉。
去年国庆节期间,市12345热线通过部门进驻、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等方式,构建“热线+文旅+交警”10分钟快处机制,“一线”联通市、县各部门,及时高效办好群众诉求,让来保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据统计,“十一”期间共处理各类投诉394件,当日办结390件,办结率99%,满意率100%。
破解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市12345热线在全市全面推开“吹哨报到”机制,推动市、县职能部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赋权基层,形成条块结合的工作合力,在物业服务、小区设施、村镇道路等治理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热线标识“红黄蓝”,提质增效减负担。为减轻基层工作负担,让行政资源用于解决企业群众合理诉求,市12345热线在全省率先推出“红黄蓝”受理机制,通过热线与基层办理人员良性互动,甄别不合理诉求以及恶意占用热线资源行为,对有关工单标注红色、黄色及蓝色,从受理环节筛查并剔除不合理诉求。再次遇到此诉求,系统给予醒目提示,方便话务员快速识别诉求属性,避免重复派单、不当派单,减轻基层办理负担,提升工作效率。
为提升话务员业务水平,实现由“接线员”向“办事员”转变,从去年7月份起,市级热线内部开展服务质效提升“百日攻坚”行动,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围绕“接诉”和“即办”两个体系,全面查找问题,形成“四问工作法”,即企业群众的诉求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及承办单位办得怎么样?话务员将“四问工作法”贯穿全流程、全周期,业务能力、职业素养、服务质效得到显著提升,塑造了“保定热线办事员”品牌形象。
“作为政务服务重要一环,12345热线聚焦助企惠企、为民办事,架起政府与群众、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努力为大家解难题、服好务。”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刘磊表示,热线将接诉即办作为践行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解决民生问题的快捷通道、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创新政府治理的强劲动力,建立起全面受理、快速响应、高效办理、主动治理的服务机制,全力以赴以高质效服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