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好人”翟雪峰:“榜样之光”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翟雪峰
本报记者 吕新颖 文/图
“平衡力不错,坚持练下去,会越来越好的……”1月16日上午,在广阳区北旺镇彭庄村一户村民家中,翟雪峰正在指导他资助帮扶的初中生彤彤(化名)学轮滑。2018年4月,翟雪峰从市扶贫办提供的名单里了解到这个家庭,当即发起教育救助。当时,彤彤的爸爸股骨头坏死,失去劳动能力,妈妈没有工作,她和姐姐都在上学。翟雪峰开始对彤彤家进行精准帮扶。2024年,彤彤的爸爸去世。翟雪峰得知后像亲人一样照顾她,给她补习功课、送衣送物。在翟雪峰带动下,他北京的朋友还专门给彤彤购买轮滑鞋、呼啦圈、跳绳等体育用品并邮寄过来,翟雪峰负责指导孩子练习,增强孩子身体素质。
在翟雪峰荣登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后,彤彤和妈妈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在翟教授的帮助下,我们获得了温暖和前行的力量。他获此殊荣,我们觉得实至名归。”
“他是‘好人’,是‘战士’”
翟雪峰,58岁,中共党员,廊坊爱心公社社长。1983年考入齐齐哈尔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随父母来到廊坊,在当时的管道局职工学院从事高等数学教学,曾担任过系副主任、培训部副主任。
2017年调入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运营管理部,后来一步步走上了公益之路。
他关爱空巢老人、退役军人、环卫工人,资助贫困学生,参与司法救助与社区矫正、情系红色老区、驰援河南河北水灾、抗击新冠疫情、投身乡村振兴……8年来,他克服严重眼疾,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影响带动了数千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资助帮扶的100名贫困学生中,已有12名考入了理想大学。
翟雪峰曾荣获“河北好人”“河北省优秀志愿者”等荣誉。2019年7月,经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荐,入选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500个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翟雪峰只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却能让党旗在灾区、助老、助学、助残、助困的一线高高飘扬!工作之余,他用爱心、用责任与担当在公益事业上没日没夜地付出着,党员的先进性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新时代雷锋精神在他身上闪闪发光。我省、我市公益事业上有翟雪峰这样的带头人,我们感到荣幸之至!”1月10日晚,观看央视12套“道德观察”栏目报道的“中国好人”翟雪峰的专题(先进)事迹后,广阳区肢残人协会主席李平有感而发。
“翟雪峰传承了父母的美好品德,心心念念乐于救助,持之以恒不求回报!这样的善心善愿,必将载入华夏史册、扬名于后世!有他这样的‘中国好人’,世界将更加美好!”翟雪峰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的同事耿志青如是评价。
“他一个人,扮演着多种角色,一直在战斗,不改初心。我有一个愿望,愿有千千万万的翟雪峰走出来,像真正的战士一样,一同向前……”廊坊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职员左丽平表示。
……
扶贫扶智,4枚“党员徽章”是他前行的动力
曾经从事过高校教育工作的翟雪峰深谙“扶贫先扶智,学习才是人生的开端”的道理,多年来坚持扶贫又扶智,多方筹集助学金持续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2018年4月,翟雪峰发动团队成员、同学和朋友,共筹资92718元,第一时间交到廊坊市慈善总会,通过廊坊市扶贫办选出55名建档立卡学龄前贫困儿童作为帮扶对象。此后的三个月休息日,翟雪峰带领团队和善款,又额外购置了文具和粮油食品,驱车数千里,走访了廊坊7个区(县)、50个自然村,把爱心款逐一送到每个孩子手中。他详细了解每一位孩子学习情况及家庭致贫原因,鼓励孩子用学习改变命运,与孩子们的老师一起,合力托起孩子们的希望。
2022年初,翟雪峰筹划与云南偏远地区开展“1对1”帮扶项目,资助帮扶5位哈尼族女孩。其中一名女孩家庭困难,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靠体力劳动维持生计,后因病去世,她只得借住亲戚家。因家庭负担重,女孩产生自卑感,一度想辍学。翟雪峰多次开导,使其打消了辍学念头。另一位女孩刚出生一个月便被遗弃,养父后因病去世,翟雪峰多次鼓励引导她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女孩2024年顺利考入云南省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男孩小凯(化名)多年前父亲去世,跟随母亲来廊坊务工,仅靠微薄的打工收入维持生活。翟雪峰得知情况后,立即送去助学金、服装、食品等,并为他多次检查辅导数学作业,高考后协助他填报志愿,最终小凯被中国农业大学录取。
翟雪峰用实际行动帮助了一个个家境困难的学子。多年来,他组织发起对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等18个省份(含直辖市)中小学,特别是对红色老区困境家庭学生进行帮扶资助,累计邮寄约3000件服装和学习用品。
翟雪峰做过的公益活动很多,但在他心目中分量最重的,是做公益过程中他人赠予的4枚党员徽章。
2018年6月30日,翟雪峰到固安县柳泉镇甄沿村慰问困难学生,随行的村党支部书记侯景和握着他的手,“您用心用情关爱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这样的扶贫才更有意义。”临别前,侯景和将一枚鲜红的党员徽章当众戴在他胸前。
2021年11月19日,翟雪峰正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食堂吃早餐,职工王东突然走向他,赠送了一枚党员徽章,“看了许多媒体对你的报道,工作之余,一己之力,你太不容易了,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2022年1月15日,一天之内,翟雪峰带队慰问了四户困难家庭,陪伴他慰问的安次区葛渔城南街村党支部书记高文清临别时,当众将一枚党员徽章戴在他胸前。
2024年9月28日,翟雪峰放弃了国庆前仅有的一天调休时间,前往文安县苏桥镇,为5户困难家庭送去物资帮助和精神体贴。受助家庭对他表达了感谢。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同行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国良。临别时,刘国良拿出一枚鲜红的党员徽章当众为他戴上。
“赠送党员徽章是对一名共产党员最大的褒奖!”这四枚党员徽章,是对他多年来公益行动的高度认可,也成了他前行的动力。
筑梦未来,不会停下做公益的脚步
翟雪峰出生在黑龙江,父母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从小就教导他崇德向善,乐于助人。“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不能做点什么会难受……”翟雪峰说,为了不耽误本职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投身公益,起早贪黑早是家常便饭,别人的休息日反而是他最忙碌的时刻。
每一次公益活动,翟雪峰总是提前一个月策划,对每一环节深思熟虑,力求尽善尽美。3个厚厚的记事本记录下了他公益路上的风雨点滴。即使患有青光眼,医生叮嘱尽量不要看手机屏幕,他也坚持随时批改孩子们发来的作业,还给孩子们过生日、考前心理疏导,协助学生填报高考志愿、为每一位升入大学的学子准备行李箱及学习用品……他资助帮扶过的学生都是他的“孩子”,最初孩子们称呼他为“向东爸爸”“翟爸爸”,现在已有孩子喊他“向东爷爷”了。
翟雪峰每月收入6000多元,用这份工资维持生活,少不了精打细算。但他出钱资助孩子们读书上学,从来没有含糊过。500元买的二手电动车,是他日常出行工具;破了洞的秋衣穿了很多年,他说,“反正穿在里边,看不见”;一件不合身的西服穿了十年,找衣服店修改,也舍不得扔掉……翟雪峰说,他做公益并没有经费,冬天里暖气也舍不得开,因为要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
“一个人做好事的力量有限,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做好事,使做公益蔚然成风、大爱满人间,这才是我们执着于公益事业的初衷。”翟雪峰做公益的脚步从未停下,也不会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