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他站在家乡的山坡上
遥望蜿蜒北上的雷坛河
幼小的心灵萌生了走出大山的梦想
如今,1500公里外的塔林里
他用勤劳和汗水浇灌梦想
从高考2分之差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
到参加全国竞赛夺得金奖
他的成长之路就像家乡的雷坛河
蜿蜒,却勇敢向前
初冬暖阳下,刚刚经历过大修的S Zorb装置焕然一新。时隔2个月,沧州炼化炼油二部技师石孝强,又回到这片熟悉的装置。新的生产周期即将开启,他和同事们一起仔细地梳理每一条流程,为开工做准备。他的目光像崭新的装置闪着光芒、透着生机。2个月前,他怀揣“夺金”梦想,全力备战全国行业性职业技能竞赛。2个月后,他梦想成真,手捧奖牌和证书回归塔林,成为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S Zorb)操作工竞赛金奖的获得者,实现了沧州炼化在全国行业性竞赛金牌的“零突破”。
侯家峪,西北山沟沟里的一个小村庄。溪流汇聚而成的雷坛河,在村前静静流淌,带着草木的芬芳,蜿蜒北上兰州城,汇入黄河。
小的时候,石孝强就萌生了走出大山的梦想,像雷坛河一样,奔向更为广阔的天地。然而,高考2分之差,他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一连几天,他沉默无语,白天爬上山坡,呆坐在自家的果园里;晚上熄了灯,头枕着胳膊,不眨眼地盯着窗外星光闪耀的夜空。往事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起起伏伏、连绵不断。
回到童年,山坡上的那片果园,在四季轮转中变换着迷人的色彩。到了秋天,便成了石孝强的乐园,树下嬉戏、树上摘果子、窝棚里写作业……
早酥梨、软儿梨、冬果梨挂满枝头,为这个山村家庭带来丰收的喜悦。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石孝强一有空闲,就会骑上家里的“二八大红旗”,带上百十斤重的梨子和一些时令蔬菜,晃晃悠悠地,骑到五六公里外的镇上去叫卖,年年如此,直到大学毕业。
知道爸妈的辛苦,懂得生活的艰辛,石孝强学习很刻苦,小学、初中回回考试掉不下班级前三名。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把“好就业”作为原则,想早早挣钱养家,减轻爸妈负担。
虽然有好几所本科院校打来电话,可石孝强最终选择了就业前景非常好的一所大专。
“放心吧,大专我也能好好读。”给爸妈吃下定心丸,懂事的石孝强走出家乡的大山,在雷坛河的尽头——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开启了大学生活。
“可能与石化有缘吧!”成绩突出的他,一毕业,就来到了沧州炼化。在离家1500公里外的炼厂里,他用勤奋和汗水浇灌儿时“走出大山”的梦想。
离开家,石孝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乡的美,雷坛河清澈的河水,也不止一次地流进他的梦乡。
大学生当起了操作工,这让石孝强多少有些不甘心。然而,童年的经历,锻造了他踏实、勤奋、专一的性格。“干就干好!”不出几年,他把重整装置摸清摸透,在公司举行的操作工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
2016年,原本风生水起的石孝强,突然被抽调到新的岗位——S Zorb装置,从此与这套装置结下深厚的情缘。
转岗之初,他有些迷茫,看着一起进厂的同事都在进步,有的进了部室、有的成了装置技师,可自己在新岗位上连个副操都不是,几乎回到了原点。
那段时间,他又想家了,想起了村前的雷坛河。那条历经曲折却勇往直前的小河,给了他继续前进的力量。
“从头再来也不晚!”于是,他从最基本的倒流程开始,边干、边学、边想,从装置小白,逐渐成为操作骨干。
在日常工作中,他通过摸索实践,精细调整运行参数,不断降低装置氮气消耗量,稳定吸附剂循环;优化稳定塔操作,节约蒸汽、降低辛烷值损失;及时发现先进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配合运维人员优化解决。原本“老大难”的S Zorb装置,在石孝强和同事们的精心呵护下,程控阀故障率、吸附剂消耗量、辛烷值损失等多项指标达到历史最优。
2020年,在公司S Zorb装置技能竞赛中,石孝强名列前茅,成为装置技师。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多岗位学习,分别通过了加氢、制氢岗位中级工资格考试。2022年荣获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成绩面前不止步,石孝强不断储备知识,渴望走上更加宽广的舞台。
机会来了,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操作工竞赛将在燕山石化举办的消息传来,石孝强激动不已,暗下决心,“一定要拿到决赛‘入场券’。”
一同备赛的16名同事,个个都是精兵强将,线上答题、阶段性测试,几乎都是满分。
不经历一番“寒彻骨”的努力,是无法跨进决赛大门的。尽管石孝强做足了吃苦的准备,可接下来遇到的困难,让他始料未及。
9月4日,沧州炼化装置大修改造初期,石孝强和几名同事被抽调出来参加集中培训。也是从那一天开始,他早出晚归,几乎没在家里吃过一顿正经饭。
第一次接触VR仿真系统,石孝强非常好奇。可打开系统,带上VR镜的那一刻,他晕得天旋地转,胃里翻江倒海,不到10分钟,就不得不慌乱地摘下VR镜,踉跄着跑到卫生间,吐得一塌糊涂。
确实存在这种不良反应,查看了操作系统说明书,石孝强才放下心来。“也许适应适应就好了。”身体稍微稳定后,他再一次带上VR镜。可这一次更加离谱,仅仅过了四五分钟的样子,他再一次跑着进了卫生间。
中午饭全吐出来了,晚饭一口没吃,石孝强脸色煞白地回到自己的小家。妻子心疼他,宽慰他实在不行就别硬撑。
“不行也得行!”坚定的话语,让妻子看到了这个西北男人的坚强意志。
第二天还是吐,但程度有所减轻,他咬牙坚持。奇迹在第三天中午发生了,尽管仍然有些不舒服,可石孝强带着VR镜,一口气完成了所有的模拟操作。他信心倍增,经过几天的强化训练,变得游刃有余了。
整个备赛阶段,石孝强最担心的是答辩环节。略带西北口音的普通话,再加上紧张的情绪,他的语言表达就显得不够流畅。
“我嘴笨,咱就得勤快些。”每天晚上回家后,石孝强都会抽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拿着复习题,对着镜子,掐着时间,反反复复地练,有时还会邀请妻子、女儿当观众。
针对每一道题目,他在脑海中快速梳理答题要点,并分配好每一部分的答题时间。就这样,不知练了多少遍,石孝强渐渐地对镜子里的自己更加自信。
在近2个月备赛时间里,石孝强和他的队友得到了家人和同事的理解、支持和帮助。炼油二部的领导和教练定期现场指导,为他们尽快提高仿真操作成绩不断支招。培训中的老师们,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资料,每天精心调制设备,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掌握竞赛答题技巧,2023年中国石化常减压蒸馏装置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金奖获得者李杰专门给他们介绍经验……
这次备赛,石孝强不光提高了技能,还收获了无数次的感动。
决赛前的10月22日,是石孝强36岁的生日。爱人张罗了一桌子好菜,上二年级的女儿把精心挑选的蛋糕摆在餐桌的正中间。
然而那天晚上,石孝强9点多钟才到家,女儿带着满心的期待进入了梦乡。第二天一大早,她迫不及待地奔向餐厅,发现蛋糕原封未动地摆在那里,“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那一瞬间,他感到深深的自责,同时也感受到了妻子、女儿对他浓烈的爱。这种爱,一直伴着他走进决赛场。
能走到全国竞赛决赛现场,选手们肯定个个身怀绝技。谁能赢得比赛,在一定意义上讲,要看谁的心理更强大。
然而,毕竟是全国竞赛,要同来自25家炼油企业的75名选手同台竞技,不紧张、没有压力那是瞎话。
第一场笔试,石孝强就分心、走神了。选手们此起彼伏轻点鼠标的声响,更显教室的安静和竞赛的紧张。他瞪大眼睛,生怕落下哪一道题。
突然,邻桌选手一阵急促敲击键盘的声响,打乱了他的阵脚。石孝强看了看显示屏右上角的计时器,时间刚刚过去13分钟,自己还没有答完选择题,可那位仁兄已经开始答论述题了,他绝对是高手。石孝强越想越焦虑,原本很熟悉的题目也变得模棱两可起来,他紧张地脑门上冒了汗。
石孝强努力平复自己的焦虑情绪,“大多数选手和自己一样,不要慌,时间足够用……”慢慢的,石孝强才静下心来,耳朵里仿佛只能听见自己鼠标和键盘的声响。
这个小插曲,让石孝强认识到,紧张焦虑对竞赛没有一丝帮助,答好每一道题,才是自己最需要做好的事情。
小插曲过后,石孝强调整心态,稳扎稳打,顺利完成了仿真、VR等环节。
计时器疯狂地蹦着数字。答辩现场,包括裁判长在内的10几位专家评委,围成了一个“U”形圈,坐在石孝强面前。
石孝强把评委当成家里的那面镜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的眼睛盯住答辩题目,在短暂思考,列出仅有10余字的提纲后,略带西北口音且充满磁性的陈述开始了。
平时丰富的积累,让石孝强面对难题,如同走进了熟悉的S Zorb装置,每陈述一个要点、每列出一项参数,都好像在和管线、阀门、机泵进行亲密对话。从容自信的表现,让原本的短板,变成强项,赢得评委的一致认可。
结束所有的决赛环节,石孝强回到宾馆沉沉地睡了一大觉。第二天上午,当登上金奖的领奖台时,他感觉仿佛还是在梦中。
“金奖,是新的起点。”面对摄影师的镜头,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激动和喜悦,或许他感知到,新的起点,意味着将要扛起新的责任。在未知的日子里,新的梦想正在孕育,新的高峰将等待自己去勇敢的攀登。
摘得金奖的那一夜,他没有合眼,家乡的雷坛河时时浮现在眼前——蜿蜒曲折,而勇往直前!(张元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