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22点左右,63岁的王阿姨来到保定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大夫,救救我吧,难受啊!”王阿姨痛苦地求助道,当时是值班医生王伟接诊,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怎么回事呢?原来近半年来王阿姨一直头晕,头痛,起初王阿姨及家人没有当回事,但后来越来越严重,并伴有一过性复视及恶心症状。多方求医无果,药也吃了不少,效果都不理想。王阿姨及全家人揪心不已,后辗转来到保定市第一医院入住神经外科。
王阿姨头颅核磁检查提示:1、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2、双侧基底节、放射冠腔隙性脑梗死,部分软化灶形成;3、部分空蝶鞍;4、老年性脑改变,脑白质高信号(改良 Fazekas I级)。王伟医生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后诊断为听神经瘤。
经过综合考量,定于11月27日在全麻下给予王阿姨行显微镜下听神经瘤切除术。由于肿瘤位于大脑“桥小脑角区”——此区域曾被称为“血腥三角”,汇集了众多血管和重要功能神经,此次手术既要把肿瘤切除干净,保证后期不复发,又要保存听神经和面神经功能,这对于医生的手术技术、医疗团队的配合程度和医院的术中辅助设备要求都很高。 王阿姨的手术在神经外科王春生主任,王鹏主任以及王伟医师等医护人员的出色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术后当天即拔除气管插管,可完全自主呼吸。术后复查CT正常,无脑脊液瘘,无面神经功能损伤,无后组颅神经麻痹等较严重并发症,后转至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目前,王阿姨神志清楚,双侧瞳孔及四肢肌力无异常,恢复良好,保留面神经功能。
“谢谢,感谢保定市第一医院,感谢神经外科大夫及护理人员,你们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以后的路,让我免受疾病痛苦的折磨...”王阿姨满怀感激地说道。
科普知识
什么是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位于桥小脑角区的良性肿瘤,又称前庭神经施旺氏细胞瘤,来源于前庭蜗神经鞘细胞。听神经瘤是桥小脑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80%~90%。多发生于40岁到60岁的成人。早期症状轻微,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逐渐出现症状,如肿瘤体积增大压迫脑干,则有可能危及生命。
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听神经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在体检当中偶然发现。肿瘤生长缓慢,每年增加约1mm。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出现对周围结构的压迫症状,如面瘫、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若治疗不及时或肿瘤位置靠近小脑、脑干,则可能出现共济失调、发音障碍、偏瘫、后组颅神经症状。上述症状渐进性加重,研究显示,多数患者早期出现听力相关症状、中晚期出现面部症状、晚期出现小脑、脑干症状。
听神经瘤的相关检查?
1. 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等,纯音测听常表现为单侧或不对称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ABR常表现为蜗后病变。
2.影像学检查:为最主要的听神经瘤检查手段,包括岩骨的骨窗CT和核磁共振(MRI)。骨窗CT显示内听道不对称性扩大。增强MRI为诊断听神经瘤的首选方法,可显示内听道内的微小听神经瘤,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常见。
听神经瘤的治疗?
听神经瘤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治疗、随访观察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选择取决于肿瘤分期、位置、生长速度、是否囊性变、患侧及对侧听力水平、患者年龄、全身状况和期望值等。
对于小于15mm的肿瘤,若担心手术风险可密切随访观察,在随访观察过程中如果肿瘤增长速度大于2mm/年,建议积极干预治疗。
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讲只要没有明显的手术禁忌症均应手术治疗,目前听神经瘤的手术已经非常成熟,要求最好在电生理监测条件下完成手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面神经功能。
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长期效果有待明确。主要适用于年龄较大、全身条件差、无法耐受手术,并且肿瘤直径大于1.5cm的患者。但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肿瘤与神经粘连严重,再次手术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会降低。
听神经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听神经瘤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听力丧失、面瘫,如果损伤脑干或小脑还有可能出现偏瘫、走路不稳,如果损伤三叉神经或其他颅神经会导致面部麻木、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因手术会导致脑组织局部水肿加重或导致脑脊液循环紊乱,从而导致或加重脑积水,使患者病情加重,另外颅内感染、术后头痛、皮下积液也比较常见,头皮感染、伤口不愈合相对发生率较低。
听神经瘤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清淡,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加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2、避免暴露在致癌物质中:在家中烹饪时,应采用健康的烹饪方法,避免高温烹调产生多环芳烃、杂环胺等致癌物质。
3、控制头部受伤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在规定场合中,正确佩戴安全帽,预防头部受伤。
4、保持良好心态:与乐观、积极的人交往可以影响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不断给自己正能量。(孟庆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