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构建调解大格局 为平安建设提质加力)
我市基本形成以县、乡镇(街道)调委会为龙头,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行业专业性调委会为节点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构建调解大格局 为平安建设提质加力
杨阳 制图
本报讯(记者 李新苓 通讯员 孙雪琴)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我市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在调解工作上求突破,在纠纷化解上促提升,着力构建多措并举、多元合一、多方合力的矛盾纠纷化解格局,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2024年以来,各类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近6千次,化解矛盾纠纷2.63万余件,涉及金额近15亿元,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实现了矛盾零激化、零扩大、零上交,进一步夯实了社会稳定基础,优化了营商环境。
当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3741个,其中,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3473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17个,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1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27个。基本形成以县、乡镇(街道)调委会为龙头,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行业专业性调委会为节点,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广领域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同时,我市积极拓展行业调解组织,覆盖知识产权、校园安全、环境保护、商会、物业等24个领域,建成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27个,其中,婚姻家庭、医疗保险、银行保险三个领域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市县两级全覆盖。今年,全市积极引入律师、公益性民非调解组织等专业力量,试行市场化解纷机制,建成律师调解室92家,商事调解组织10家,提供更为专业高效的解纷服务。2024年,各行专调解组织调解案件近2千件;商事调解组织受理各类矛盾纠纷近4万件。
在市县两级共同努力下,我市培育了乡理乡亲、夕阳红、无忧调解等凸显地域调解文化的特色品牌8个,创建广阳刘军霞、霸州李万庭、固安昱章等个人调解室36个;“帮大哥”式调解员66名;获得金牌、银牌、铜牌人民调解员261名;建成三河康城、安次蓝波湾等精品调委会92个。廊坊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向基层延伸,覆盖192个医疗机构,十年来,受理医疗纠纷近600件。
全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坚持调解优先,统筹人民调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联动行政复议、仲裁等各类非诉解纷方式,构建多元解纷圈。2024年,全市村(居)法律顾问参与解纷9百余件,鉴调一体(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履约率100%,满足人民群众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的解纷需求。今年以来,引导全市近3600个调解组织与两级法院有效衔接,及时分流案件,有效节约社会成本。此外,各地因地制宜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调解模式,全市117个乡镇以上人民调解组织及231名调解员骨干入驻中院“冀时调”平台,在线解纷有效应用。
为深化京津冀三地互通互联,推动广阳、安次、三河、大厂、香河、霸州、文安、大城,分别与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和静海区等大力实施“接边工程”,签订《人民调解联调联动协作协议》,建立起了“通武廊”“津沧廊”联调协作机制,全面构建隐患互查、纠纷联查、风险互防的工作体系,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矛盾联合跨界调处。
聚焦“解纷服务延伸”,在廊坊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建立“廊坊小律”,汇集司法所、人民调解、公证律师、仲裁鉴定等3600个机构,近1.6万名法律服务人员,实时为群众提供人民调解等法律指引、法治宣传等自助服务,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行“12348+人民调解”解纷机制,在热线咨询不能化解矛盾时,全市77个行专人民调解组织跟进,引导当事人选择和解、调解等方式解纷。2024年以来,接答咨询6.5人次,引导调解近500人次,进一步夯实了社会稳定基础,优化了营商环境。此做法得到省司法厅的认可与推广。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3741个,其中,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3473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17个,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1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27个。
建成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27个,覆盖知识产权、校园安全、环境保护、商会、物业等24个领域。
培育特色调解品牌8个,创建个人调解室36个,设立“帮大哥”式调解员66名,获得金牌、银牌、铜牌人民调解员261名,建成精品调委会92个。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覆盖192个医疗机构,十年间受理医疗纠纷近6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