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理”还“礼” 易县法院巧解家庭纠葛)
近日,易县法院紫荆关法庭妥善化解了一起涉彩礼返还的离婚纠纷案件,承办法官结合法理、情理,融合乡风民俗,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协议,实现了案结事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史某和刘某经人介绍相识,恋爱几个月后便登记结婚,二人共同生活20余天后,史某外出打工,期间与刘某沟通交流甚少。后史某向父母询问刘某情况,得知刘某已经搬回娘家居住。为此,史某特意从外地返回家中,去刘某娘家接其回家,但刘某均找各种理由拒绝。基于此,时间一长,双方不共同生活、不沟通不交流,史某认为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遂向法院起诉离婚,并要求刘某返还彩礼。
考虑到是离婚纠纷,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系原、被告,准备组织双方进行庭前调解,但在沟通过程中,被告态度强硬,坚决不同意调解,要求依法裁判。见此情况,法官便先行开庭进行了审理,庭审结束后,见原告的家人情绪激动,怨气冲天,法官便当机立断将原被告双方分开,采取“背靠背”的方式,为双方分别把脉开方:一方面,法官在对于原告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做法予以肯定的基础上,详细为原告解读了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的相关法律规定,引导原告合理预期。另一方面,法官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为被告释法明理、分析利弊。明确告知被告因二人婚后共同生活时间较短,彩礼理应适当返还,且二人系同村,如果长期纠缠下去的话,不仅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对双方家庭的声誉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日后的生活与社交。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的态度逐渐缓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和诉求。经过多轮沟通与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女方同意返还部分彩礼,男方也表示接受这一结果,双方和平地结束了这段婚姻关系,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下一步,易县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审判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矛盾化解前沿阵地作用,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以公正司法传递法治温度,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与社会秩序保驾护航,让每一起案件都成为法治文明进程中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