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用镜头和大家讲述一下我们父子三代与唐山南湖的故事。
这些照片,是我老爸在90年代初拍摄的南湖一角。当时,我六七岁,这里还不叫“南湖”,而是我可以随时去捞鱼的“南大洼”。有一次爸爸带我去玩,掏出一个神秘的小黑盒子,对着远处按了几下,就有了这些照片。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小黑盒就是照相机。正是家中这台珍贵的相机,记录了我和南湖的缘分,也开启了我未来职业的大门。
赵亮父亲在90年代拍摄的“南湖”。资料图南大洼是南湖的前身。听老爸说,南大洼原本也是平地,后来因为不断开采煤炭,地面塌陷下去,就成了现在的样子。从这里开采出去的煤炭支援了国家建设,立了大功。
长大后,我遗传了老爸的基因,也喜欢上了摄影,并且拍摄了很多家乡美景,但最念念不忘的还是小时候经常来捞鱼的地方。小水塘一点点连成大湖面,植被慢慢增多,景色渐渐变美,脏乱的垃圾山变成了美丽的凤凰台,我有幸用镜头见证了这里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有人说,能把事业与爱好相结合是幸福的,而我就是这个幸福的人。
不知从何时起,“南大洼”这个名字渐渐被人遗忘,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我们的城市会客厅南湖也被赋予了更加美好的新标签。
在我的镜头里,塌陷地上办起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共同欣赏世园美景。后世园时代,这里体育赛事不断,文化活动丰富,游客们扶老携幼走进园区,可以在碧波荡漾的湖边坐一坐,也可以在湖畔餐厅享受一番美味。到了晚上,还能尽情欣赏大型音乐会、无人机表演和灯光水舞秀。总之,这里的业态越来越丰富,无论是谁,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休闲方式。随着时间流逝,原来的南大洼也变成为了现在的国家5A级景区。
今年春节,来自约旦、泰国等1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家属来到唐山,他们参观了南湖春节灯会。我随机采访了一位外国友人,听到他口中那句熟悉的“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后,我感到十分惊讶。他告诉我,他之前就看过南湖的图片和视频,很早就想来这儿看看,这次终于看到实景,确实名不虚传。说着,他把手机里收藏的图片给我看,看完我更是惊呆了,这里居然有我拍摄的照片。
近几年,我有幸加入报社外宣团队,通过中央媒体向国内外刊发了不少有关南湖的摄影和视频作品。何其有幸,我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南湖美景,吸引了国内外游客跨过山河大海,来探索南湖的前世今生,来享受这里的美食美景。
有时,我正在南湖拍照,旁边偶尔会传来几句不标准的中文“能帮我们拍张照吗?”“Of course!”后来帮助前来旅游的国际友人拍摄旅游纪念照也渐渐成了我工作中常有的事。身为一名摄影记者,我为能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美丽家乡、美丽河北,深感自豪。
如今的南湖景色。资料图
南湖之美,是唐山美丽蜕变的一个华章。南湖在成长,家乡在变化,而我家一直没变的就是都爱拍照。我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对我手中的相机很感兴趣,我是摄影记者,又姓赵,干脆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叫“赵相机”,他在渐渐长大,他身边的南湖也在慢慢变美,小赵相机接过我的镜头,继续见证着南湖的变迁。这,就是我们父子三代与南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