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运河畔 石榴花开——衡中师生赴故城县开展研学交流活动)
为深化儿童友好学校建设,拓宽学习空间,丰富学生校外实践经历,恰逢河北援藏30周年之际,河北衡水中学携手故城县委、县政府,精心策划了一场为期两日的“大运河畔 石榴花开”研学交流活动。102名衡中师生踏上故城之旅,共赴知识与文化的盛宴。
11月16日晨光初照,师生们抵达研学首站——故城县房庄镇的董学园。在故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永周,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连峰及故城县文旅集团副总王敏的热情引领下,师生们身着汉服,沉浸于儒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午后时分,车队驶向以岭康养庄园的“金蝉馆”。在这里,同学们不仅了解了金蝉的生长奥秘与药用价值,更惊叹于蝉与恐龙共存的古老渊源。金蝉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同学们眼界大开,流连忘返。
随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探访了认养1头牛康宏牧场与数智化乳品加工厂。从牧场的奶牛饲养到工厂的牛奶加工,每一步都充满了新奇与知识。同学们亲眼见证了一杯好奶的诞生过程,深刻理解了“做一杯让老百姓放心的好牛奶”的企业使命。
夜幕降临,河北故城大剧院内灯火辉煌,汉藏文艺会演拉开帷幕。故城县委书记王立峰在致辞中将援藏情谊与民族团结的愿景娓娓道来。他指出,衡水中学培养了很多优秀学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故城县有着绵长的人文积淀,西藏有着淳朴的民风民俗,此次演出必将促进汉藏一家的情谊,让民族团结之花璀璨绽放。我校执行校长、教育处主任杜文星与师生们共同欣赏民族艺术的交融,在我校交流学习的藏族学生表演合唱《幸福拉萨》、藏族舞蹈《丰收的喜悦》、歌曲《雪域高原》等,让现场观众沉醉在绵绵藏韵风情中,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同台献艺,展现了汉藏文化的和谐共生。“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河北电视台原副台长王喜民老先生讲述了当年在阿里采访援藏干部的经历,并向我校学生赠送《西藏穿行》一书。
研学之旅中,师生们还深入了解了故城县及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宣传片、县史展厅、大运河博物馆的参观,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故城县的深厚底蕴;走进和美乡村西牟村,探寻乡村振兴的奥秘;漫步大运河畔,仿佛穿越回繁华的古商埠,体验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在二道街的历史文化街区,同学们更是亲身体验了开店经营的乐趣,深刻领悟了大运河“开放包容、重德尚义”的文化精神。
大运河博物馆
西牟村
运河文化街
此次研学交流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动手实践的机会,更促进了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大运河畔,衡中师生共同书写了一段关于文化、关于友谊、关于成长的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