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城市的光明使者,是夜幕降临时最坚实的依靠;他用双手点亮万家灯火,护佑着百姓每一条归家之路;他二十年如一日,守护着城区主次干道300余公里的“光明”。他就是张家口市夜景照明管理中心运行科负责人——章洋。今天,让我们一同认识下这位平凡又“不凡”的城市照明维修人,看他如何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守护着城市的夜晚,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
01平凡岗位上的非凡担当
1981年10月出生的章洋,自2004年从部队复员后便加入到张家口市夜景照明管理中心,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如今作为运行科负责人,他带领着科室人员负责城区主次干道300余公里的线路管理与维护工作,日常管护点多面广,平均每天要处理5到10起路灯故障,多的时候可达20多起,章洋的工作需要“时刻在路上”。
他平时不善言谈,但是勤动手、爱钻研、善于总结经验。有一次,一辆车晚上因交通事故将配电箱撞毁,章洋带领科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连夜抢修恢复线路并拉来发电机临时恢复照明,保障了市民的安全出行。这样的故事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屡见不鲜,每一次面对突发情况时都见证了章洋和他科室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
路灯维修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章洋介绍道:“我们常常要在夜间爬高下低,对损坏的路灯线路进行快速而准确的修复,这不仅考验技术,更是对体能和意志的测试。”章洋通过平时对技术的钻研和日常工作经验的总结,并结合理论知识,发展创新了电缆故障的查找技术,从而使以前工作的三小时提高到一小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管护路灯线路,章洋和科室人员日常也要做好电表箱的安全检查,“我们要查看电表箱门是否关紧,电气设备和线路有无问题,尤其现在高温多雨季节,还要及时注意周围积水......”谈起工作内容,话里行间的工作日常,无不诠释着奉献和担当。
02技术革新与自我提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传统的维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的需求。为更好地对路灯进行控制,应对极端天气,近年来,市夜景照明管理中心持续加大科技智能设备的使用,通过智能监控平台对路灯的开关灯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控。已建成一个包含近300个照明控制终端的监控平台,对城区照明设施进行线控、点控、点测等多种控制管理。这就要求运行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对此,作为“80后”的章洋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会议,积极学习智能控制设备的原理和技术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改进,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确保在维修中得心应手。
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章洋还创新性地改进电缆故障查找方法,将原本耗时三小时的工作缩短至一小时内完成,大大提高维修工作效率。章洋说:“经验都是积累出来的,只有技术掌握了,在维修作业时,才能做到底气十足!”
03点亮城市的光与热
二十年间,章洋凭借执着与坚持成为了同事们的榜样。他的进取心和技术革新精神为大家树立了标杆,同时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13次先进和优秀称号、知识竞赛第一名和第二名各1次,以及奥运保障先进个人等荣誉。
然而,在章洋看来,最宝贵的不是奖状或证书,而是每晚看到路灯准时亮起时内心的满足感。每一盏路灯不仅照亮了人们的归家之路,也为城市的夜晚增添了温馨和安宁。无论是在酷暑严寒还是风雨交加的日子里,章洋和他科室的人员都始终坚守在第一线,确保每一盏路灯正常工作,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便利。
对于未来,章洋表示将继续保持初心不变,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使命:“虽然我们的工作不被大众所熟知,但只要能为大家带来光明和安全,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份朴实无华的话语,正是无数城市建设者共同的心声。
记者:王松
通讯员:闫心杰 胡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