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河北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推动秦皇岛市苹果产业创新、升级。以张朝红为首的苹果创新团队始终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懈的创新精神孜孜以求,在苹果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创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为产业发展注入了科技力量。
苹果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在我国被广泛种植。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有苹果品种、传统种植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继承前一辈的优良传统,张朝红带领创新团队,不断探索苹果种植的新技术、新方法。
工作中,张朝红长期深入田间地头,与果农们一起劳作,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他深知,只有将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苹果产业的发展,他立志将自己的科研论文写到果园里、写到希望的田野上。
在苹果品种改良方面,为了找到最适合的亲本组合,张朝红及其团队找遍了我省甚至国内苹果主产区。在果园里,他们与果农交流,了解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在实验室里,他们埋头钻研,分析苹果的短枝、耐贮及红色、抗病性等性状的遗传基因,探索育种的新方法,先后搜集国内外具有优异特性的苹果种质200余份,开展杂交授粉试验10余个,建立苹果杂种分离群体2万余株。目前筛选出适合免套袋新品系6个、短枝矮化轻简化管理的新品系12个、适合加工的新品系3个。
经过多年努力,玉冠、映红、蜜冠等苹果新品种相继诞生,还有10多个苹果优系等待审定。这些新品种苹果各具特色,有的口感脆甜,如昌苹8号;有的风味甜酸,如玉冠;有的色泽鲜艳,如玉冠、蜜冠;有的香气浓郁,如玉冠、13-14。它们的出现,不仅受到了果农的热烈欢迎,也为我国的苹果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栽培技术创新方面,张朝红团队示范了一系列绿色、高效的先进栽培技术,如矮化密植、纺锤形整形、果园生草、节水灌溉、肥水一体化、果品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授权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制定了多项相关地方标准。这些技术既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又提升了果园苹果产量和品质,示范效果显著。团队还不断加强自育品种如苹艳、玉冠、蜜冠等的配套技术研发与集成,在青龙、涞水、宽城、滦南等20余个基地推广应用,逐步形成了区域特色,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如今,昌黎果树研究所苹果创新团队依然忙碌着。张朝红继续致力于苹果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为我国的果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的愿望是要育出一个更省力、品质更优的超级品种,让广大果农种上以后能够尽快致富。我们要把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把论文写到咱们祖国大地上,这是我们的一个终极目标。”张朝红的眼神透着坚定的自信。(记者:王静)
张朝红在介绍苹果新品种。 本报记者王静摄
来源:秦皇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