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绿色枢纽 共享碧海蓝天
秦皇岛港打造智慧绿色港口赋能高质量发展
国庆假期,在秦皇岛港东港区,卸车机、堆料机、取料机、装船机等大型作业设备正高效有序运转,在作业现场却几乎看不到操作人员的身影。如何发出指令、操纵这些“大家伙”呢?答案就在港区的“智慧大脑”——“一中心、三平台”全新管理模式。
广泛应用机器人、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秦皇岛港扎实开展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2023年研发投入达2.52亿元。港口自主研发的“京津冀协同下的‘一键通’大宗干散货智慧物流示范工程”等6项科技成果被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天候环保散货抑尘漏斗系统技术研究”等8项科技成果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秦皇岛港绿色低碳码头建设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绿色低碳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一件件科研项目从“小而散”向“系统性、全面性”转变,一大批现场作业装备智能化、生产运营数字化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推进传统码头转型升级,突出智慧、绿色、高效、平安“四型”港口建设,巩固“五星级”绿色港区创建成果,锚定创建5A级工业旅游景区、五星级智慧港口等工作目标,抓好重点项目实施,打造“一中心、三平台”全新管理模式,汇聚生产指挥、智慧管控、安全监管、环境监测四大功能,使生产更高效、管理更系统、决策更科学。从“陆、海、空”三个维度落实绿色生产方式,全力构建“零碳码头”“零废码头”和“花园式港口”。
围绕创建“五星级”绿色港区,秦港股份实施了粉尘治理、水环境治理、移动源治理、能源替代、景观提升等重点工程。
卸车、堆料、取料、装船……煤炭运输作业的每一道流程都可能产生煤尘外溢。秦皇岛港通过“五步抑尘法”,使全流程煤炭洒落量由每万吨367千克降低到每万吨20.43千克;通过建设标准化煤炭堆场,设置挡煤墙和隔离墩、拓宽排水沟等有效举措,遏制了煤炭溢流造成的扬尘污染;建成9000余米长、23米高的防风网,控制改善风流场、降低平均风速,减弱堆场起尘、漂移、扩散,构成护卫港口的一道“钢铁长城”。
2023年7月,国内首台利用退役机车改造而成的绿色低碳环保型纯电动机车——“秦港1号”新能源机车投入运行,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2吨,相当于185辆1.6排量汽车的年排放量。
今年3月,环渤海港口首艘混合动力拖轮——“秦港28”正式投入使用,每年可减少柴油使用量约113.4吨,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55吨。
秦皇岛港东港区20个干散货专业化泊位实现高低压岸电全覆盖,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0吨。
如今,秦皇岛港实现了整个港区煤炭输送“一尘不染”。去年,秦皇岛港区PM2.5、PM10、总悬浮颗粒物等各项指标均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小强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河北港口集团党委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四型’港口建设总要求和打造世界一流干散货港口企业战略目标,持续提升绿色、智慧、创新发展水平,当好能源运输安全‘压舱石’和向海发展‘排头兵’。”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秦皇岛港将继续走在前、挑大梁,人人争当奋斗者,重整行装再出发,持续深化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秦皇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