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感受劳动之美,体验丰收之乐——衡水二中组织学生开展“丰收节”主题劳动实践活动)
庆丰收,敬耕耘,秋分时节,一幅幅丰收的壮美画卷在平畴沃野上徐徐展开。9月21日,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让学生在增长学识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价值,衡水二中联合衡水志臻中学共同组织近百名学生,共赴桃城区赵家圈镇“世外桃源”家庭农场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田野,亲身体验农事劳作,感受劳动之美,体验丰收之乐。
活动当天上午,雨霁初晴,同学们带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踏入了农场的大门。荷塘、热带水果园圃、丝瓜连廊、玉米田、红薯地……目之所及,一片生机勃勃。在农场负责人杜文丰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逐个参观了各类试验田,实地感受了农场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随后便有序展开了劳动实践。
劳动实践
农场参观
荷塘热带水果园圃大田作物实验区
热带作物参观
亲身体验,感受劳动乐趣
参观结束,第一项劳动实践便是同学们期待已久的“挖红薯”。活动开始前,农场负责人杜文丰老师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挖红薯的注意事项。在杜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迅速拿起铁锹、锄头,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挖红薯的劳动中。仔细寻找红薯的根系,一点点掘出深埋土中的红薯,从陌生到熟练,脚边的劳动果实积少成多,同学们终于迎来了丰收的时刻。同学们手中捧着新鲜的红薯,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更大的课堂”中亲身体验农事劳动,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更多农事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含义。
丰收时刻
团结协作,共享丰收喜悦
“挖红薯”劳动体验结束后,同学们聚集在一起,分组合作,开始体验“剥玉米”。活动伊始,杜老师一句“优胜者有奖励”,激起同学们巨大的劳动热情,挑拣、剥皮、整齐堆放……大家热火朝天地展开了小组“劳动竞赛”。同学们边劳动,边讨论着玉米剥皮技巧、互相传授着“经验”,不停歇地忙活着。实践催生思考,有的同学看到手中的玉米穗,不禁问道,“为什么我们的玉米这么小,其他同学的玉米籽粒更大也更饱满?”站在身旁的杜老师见机解释道,“这些玉米每个品种都不同,形态也各异,但都有大作用,有的玉米有抗病基因,有的则有抗旱、抗寒基因,经过杂交,我们就可以将这些优良性状保留下来。”同学们听到解释恍然大悟,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劳动实践中。最后,杜老师评出劳动优胜小组,送给了同学们农场自制手工皂作为奖励,现场气氛一片热烈,劳动实践也在欢声笑语中渐渐落下帷幕。回程路上,同学们互相交谈着劳动感受,仍然意犹未尽。
劳动实践
校社共育,促进全面发展
劳动是学生成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丰收节不仅是农民的节日,也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劳动品质的重要契机。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深刻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同时也学会了沟通、合作与分享,更在劳动中收获了真知、拓宽了视野、实现了成长。
劳动教育
近年来,衡水二中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形式,依托本土资源,开辟了多个校外劳动教育实验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从笔尖到田间”“青春当属志愿红”等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开展劳动教育的社会支持和校内外人员基础不断夯实,校、社共育进一步深入推进。接下来,二中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校内空间环境美化、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在劳动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逐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