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县法院不断推动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深抓立案、保全、鉴定、信访等诉服业务的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文明、热情、便捷、高效”作为诉讼服务的新名片,积极延伸诉讼服务职能,化解矛盾于萌芽之中。
“总对总”诉调对接机制。“总对总”机制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举措,是实践检验行之有效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灵丹妙药。自2023年上半年,青县法院先后与县工会、县妇联、县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联、金融办、台办、侨办、人社局、住建局、军退局等11家单位制定“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实施意见,积极创建“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不断推进青县法院化解矛盾、定纷止争向源头和前端延伸。2024年上半年,通过“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调解成功81件,包括买卖合同、物业纠纷、建设施工合同等案件,将纠纷化解于诉前,达到有效预防减少矛盾纠纷产生的法治效果。
“法院+工商联”多元解纷机制。2024年6月份,青县法院引进天津市工商联调解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调解。青县法院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室,针对企业常见纠纷进行前置性法律疏导,结合行业协会的专业调解,建立常态化协调联动的预防机制,充分发挥指导效能,鼓励和引导企业优先选择非诉途径解决矛盾,督促履行裁决或调解协议,缩短纠纷解决时间。同时与工商联共同开展法治宣传、司法咨询等活动,定期梳理涉企典型案例,发送司法建议,帮助完善健全规章制度、堵塞风险漏洞、完善管理机制,精准了解企业需求,拓展企业服务渠道,强化涉企纠纷源头治理,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权益。
“工作站”司法服务机制。自2021年5月份起,青县法院在全县相继建立10个多元解纷工作站,并特邀四十余名人民调解员,切实将纠纷调处和诉讼服务站点下沉到基层,实现多元协同联动,就地化解纠纷,有效打通诉源治理“最后一公里”。在调解员的选聘特邀方面,青县法院注重调解员的政治素养、法律素养,在四十余名调解员中,有共产党员12名,占人员比例的30%。这些党员在调解工作中尽职尽责,均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2024年,人民调解员诉前化解案件近三百件,不仅减轻了审理法官的工作负担,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和谐发展。
“微网格”司法服务机制。2023年6月份起,青县法院结合县域分布、人口密度、人员类型等特点,将全县11个乡镇320余个行政村纳入微网格工作群,由全院52名干警入驻工作群,并在群内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案件调解指导。每个行政村建有一个“微网格”,入群人员为法院干警、公安干警、律师,还有本村网格员及村委会干部,人员结构更加“多元化”,所提供的服务也更加“精准化”。(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