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来自保定曲阳县的仝先生、唐山遵化市的张先生和邢台的李先生分别在石家庄平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河北省第794、795和79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也是河北省首次三名退役军人在同一天内完成捐献。
尽管他们之间有着十年的年龄差距,性格迥然,但他们心中那份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珍视之情却跨越了岁月的界限,紧紧相连。从部队到基层,他们一直秉持着为民情怀、心存善良,不约而同地伸出了援助之手,用大爱善举穿透病痛的阴霾,给患者们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今年37岁的仝先生,虽已脱下戎装,但军人的初心和本色从未改变。早在2006年,他便在一次献血活动中留样入库,默默许下了拯救生命的庄严承诺。
2012年前后,命运似乎曾为他与某位患者铺设了一条救命的桥梁,但遗憾的是,那次配型成功后的消息却如石沉大海,再无音讯。然而,真正的缘分从不会轻易错过。今年6月,仝先生再次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没有丝毫犹豫,仝先生当即同意捐献。
“配型成功的几率极低,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缘分,咱们能帮一点是一点。”仝先生的话语充满了温情与坚定。
捐献当天,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仝先生成功捐献229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仝先生的妻女和保定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一直陪在他身边。“爸爸真勇敢!”9岁的女儿也为爸爸加油鼓劲。“人民有需要,我就义无反顾地去帮助。”看着血液缓缓流入采集袋,仝先生坚定地说。在这一刻,“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在他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今年年初,41岁的张先生接到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既激动又惊喜,并立即同意了捐献和进一步检验。高分辨检测成功后,张先生又顺利地通过了体检,在得到家人支持后的这多半年时间里,他一直在为捐献做前期准备工作,调整作息、坚持锻炼,只为以最佳状态“慷慨赴约”。
“我能与患者匹配成功,这就是一段非常难得的缘分,能够在茫茫的人海中,给他人送去延续生命的希望,我感到这是一件非常荣幸和幸运的事。”他这样说。
2001年张先生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就积极响应无偿献血,回到地方后依然坚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至今已是第17个年头了,累计献血量超2400毫升。2017年一次献血过程中,他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接到电话后,张先生积极配合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认真完成高分辨检测和体检,“情况怎么样?没问题吧?什么时候可以进行下一项?”每次检查后张先生都会打过去电话问一问。这场生命之约,在无数的期待与盼望中,一步步向着实现的那一刻迈进……
当天,张先生成功捐献27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方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新希望。“这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张先生笑着说。
李先生是一名“90后”,是邢台市广宗县某乡政府的基层党员干部,同时也是一位有着12年军龄的退役军人。在部队服役期间,李先生见过无偿献血的宣传单页,便利用休息时间走上献血车完成了第一次献血。“身强体壮,尽自己一份力,为社会做贡献。”李先生说。2021年,在李先生献血时有工作人员介绍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的意义后,李先生的使命感涌上心头,再次毫不犹豫地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2023年退役后,李先生回到了家乡邢台。今年7月,李先生接到了河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询问自己捐献的意愿。“我同意。”李先生电话里当即回复,“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从加入中华骨髓库之后,我时刻准备着!”
“我现在虽然已经退出现役,但军人的使命和职责永不褪色,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永恒不变的宗旨。”当日,李先生成功采集258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他表示,这是自己与患者一段特别的缘分,希望患者能够顺利完成移植手术,早日战胜病魔,健康快乐的生活下去。
仝先生、张先生和李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有无数美好的瞬间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传递。他们用善举展现军人本色,诠释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更体现了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与担当。在这条充满爱心的道路上,他们不仅点亮了自己的人生,也温暖了他人的心灵,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