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大名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成医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捐献26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6岁的血液病患儿送去生的希望。她也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8230例、河北省第792例、邯郸市第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清晨5点,44岁的成医生早早地起了床,来到医院抽血、注射第9针动员剂,这也是采集前的最后一针(注射动员剂可以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缓慢地释放到外周血中),她的手臂感到有些许酸胀。
“马上就要采集了,我终于等来了这一刻!”
8点30分,采集正式开始。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放着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早送来的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成医生平躺在床上,护士将针头插入她的左、右两臂,通过管子与血细胞分离器相连。随着机器轻微的响声,鲜红的血液从她的左臂流出,进入仪器收集干细胞后,再从右臂返回体内。“就像献血一样,没什么不舒服的。”成医生笑着说,脸上的笑容如阳光般明媚。
其实,成医生早在8年前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一直以来,想用自己的血液挽救生命是她多年的心愿。“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我既兴奋又有些不敢相信,像中大奖一样。而且作为一名医生,我也知道配型成功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所以没有任何犹豫,我当然愿意!”成医生说,自己早在入库时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就在等这一天的到来。
然而,当成医生的爱人知道这件事后,却表示反对,不让她去捐献,因为他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她的身体健康。“最初,我爱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不了解,所以一直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我的健康。”成医生说。为了让爱人打消顾虑,她耐心地给他讲解这方面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她的爱人不仅转变的态度,全力支持,更是成为了帮助成医生做捐献准备的“助力军”。
不吃油腻、油炸食物,清淡饮食,减少熬夜,甚至为了确保这次捐献能顺利完成,每天在忙完医院的繁重工作后,她还会抽出时间加强锻炼,想尽办法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到最佳状态。
“也许,是一种缘分,让自己义不容辞地选择去解救一个危在旦夕的生命。同时,这是我的荣幸,能让身受煎熬的患者重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成医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心,丝毫未动摇过。
患者是一名6岁的小女孩,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她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她的家人委托工作人员送来了一封感谢信,“十万分之一的幸运终于降落我家,1000多个流泪的夜晚终将成为过去,希望来了!您就像一束光照进了还在的生命里,给孩子和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字迹工整有力,饱含感激之情,成医生的爱人一字一句代读信中的话语,几度哽咽。信上的话十分朴实又感人至深,也让成医生激动不已,感动落泪。
“我每天都在见证生命的新生,但这次的‘新生’更加不同,希望小女孩能赶快好起来,早日回归校园,感受和体验更多美好,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的队伍中,奉献爱,传递爱,让世界充满爱。”成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