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乘势起 逐浪卷千澜
——唐山港京唐港区建港三十五周年纪实
□ 记者 唐建勋 通讯员 任小霞
时光走笔,汇聚成章。回首昨天,京唐港完成了一部依海崛起、圆梦大港的追梦史;凝望今天,京唐港正在书写一部凭海而兴、走向深蓝的奋斗史;展望未来,京唐港向海图强、跨越赶超的发展史正在揭开帷幕。
繁忙的唐山港
35年前,一声钻机的轰鸣,如破空的春雷,回荡在渤海湾畔。这一声鸣响,饱蘸着时代的笔墨,标注了唐山人向海图强的起始刻度,开启了京唐港从无到有的创业序章。
唐山建港,优势何在?229.7公里海岸线,446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蓄百年的工业实力,占据天时地利。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唐山,作出 “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寄予厚望,唐山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更载天时。
一个港口,从建港到亿吨大港需要多少年? 20年,这是京唐港的回答。2009年,京唐港成为亿吨大港俱乐部最年轻的成员。时隔9年之后,京唐港又先后完成 “两级跳”——实现了吞吐量从1亿吨到2亿吨、再到3亿吨的历史性跨越,增速保持在全国沿海港口前列。如今,京唐港拥有44条集装箱航线,水路通达70多个国家,190多个港口。运输货种涵盖煤炭、矿石、钢材、集装箱等10多大类,100多个品种货物穿梭海上往来交易。
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激荡着改革开放的浪奔潮涌,汇聚着创新创造的活力动力,更印证了决策建港的远见卓识。今天,这片热土上的奋斗者正在踏波逐浪、御风前行!
开放合作 壮发展筋骨
坚定不移走开放合作道路,不仅解决了京唐港“成长的烦恼”,更重塑了港口的发展路径,让发展的一池春水泛起阵阵涟漪。
1993年7月18日,京唐港国际通航第一艘货轮——“洪茂海”号起锚开航,满载开滦精煤驶往朝鲜清津口岸,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崭新里程。北京市人民政府、唐山市人民政府的历史性携手,赋予了这座港口名称由来、地位作用的深刻内涵,跨省市、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建港也把开放创新的基因深深植入了这座年轻港口的血脉。此后,京唐港一路劈波斩浪,实现了从0到1、从1到N的突破。
从开辟东北亚日韩航线到完成首单东南亚进口集装箱粮食业务,从俄罗斯东方港首航再到美国西海岸洛杉矶远洋航线成熟运作,依托内外贸同船航线,集装箱国际航线的不断加密,提升了运输时效,带来了物流成本的下降,让“中国制造”乘船出海,走出国门越来越方便。
2022年10月,河北港口集团成立。告别单打独斗,握指成拳的集合效应,一盘棋的发展格局,让京唐港在谋求自我发展与联动发展中阔步向前。
河北港口集团把统筹河北三港四区集装箱和航运事业发展的重任,交到唐山港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手中。
“抓住港口整合的有利机遇,集中航线、运力、内陆港、人才要素,加快一体化发展布局,在扩大开放合作中把集装箱发展一步步转化为港口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唐山港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辉在年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掷地有声。
高扬合作之帆,发展舞台更广。
面向国内西北、东北、冀中南,组建多个市场开发“突击队”。2024年上半年,与20多家粮食类物流贸易企业开展合作,普货类集装箱货源同比增长29%。面向国外,大力支持旗下合德海运公司借助高密度内外贸同船航线,采用合作购买舱位等新模式,先后开辟多条国际航线,打通“冀货出海”新通道。
开通集装箱美西航线,就是其中的精彩一笔。唐山港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港集团、中国外运深化航线合作,创新性地采用内外贸同船+美西直航模式,搭建了河北港口到美国的航线通道,弥补了北方市场无快航的缺憾。从开船到提柜,时效比普通航线缩短4至6天。对于电商市场而言,时间就是成本和效益。由此,美西航线一经推出,就广受电商市场青睐,货物占比超过80%。
有客户算过一笔账,美西线开通后,与陆运再转走国外船公司的美森快线相比,河北省电商货单箱综合成本可降低1.95万元至2.6万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开通仅有3个月的美西线,已累计出运14个航次,出口货物2.9万标箱,货值达3.8亿美元。
以集装箱发展为牵引,海港、陆港为支撑,海铁联运为脉络,对外开放大枢纽、大通道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京唐港紧盯西北市场深度挖潜,将“出海口”搬到内陆城市的“家门口”。2016年11月,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山西晋中设立首个内陆港——唐山港中鼎内陆港,迈开了布局西北的第一步。此后,业务人员足迹遍布晋、陕、蒙、新等多家内陆铁路站台和物流企业,为其提供“门到门”物流服务。目前,唐山港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建立36座内陆港,港口腹地延伸3000公里。
高水平的开放,高质量的合作,在各领域有条不紊推进,成为制胜市场的关键。
“唐山港京唐港区将充分发挥国家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作用,努力为腹地企业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低的物流大通道。”2024年1月,在太原局—唐山港疏港“总对总”物流服务签约仪式上,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喜平信心满满。
从协议签订的这一刻起,将铁路、港口、企业三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全力推进常态化合作。在这一协议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京唐港铁路疏港量同比增长了32.3%。
以开放的理念拥抱世界,催动了京唐港的加速跃进。2023年,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全年净利润达到19.25亿元,是2010年的4.16倍。
创新提质 强内生动力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选择举步不前还是创新引领,奋斗者永远紧握正确答案。
河北港口集团成立后,持续放大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联动效应,应声而起。从人声鼎沸到“只见设备少见人”,是京唐港对创新赋能的深刻理解与生动实践。
在25号集装箱泊位生产作业现场,22台平板运输车装载着集装箱按照系统指令前往货场自动找寻贝位,北斗、4D毫米波雷达等融合定位技术,让运输车行驶起来灵活如蛇,走位、避障、绕行……安全有序。岸桥上,国内首创的穿越式双小车交叉循环作业,减少了集卡车等待时间,集港车辆鱼贯而出,顺畅高效。此外,数字孪生技术、智能调度算法……各种“黑科技”华丽登场,让港口生产“潮”范儿十足。改造后的25号泊位,集装箱大型装卸设备自动化占比达到100%。
这个泊位应用的数字孪生技术,将AI、大数据、物联网与港口运营需求有机结合,可实时展现码头作业场景,还原生产作业现场,等于让生产有了“记忆”,还能提前模拟预演作业场景,选择生产方案的“最优解”。“从前看生产情况要跑现场,现在看电脑就可以了解作业进度,确实名不虚传。”亲身体会到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变革,集装箱码头公司总经理于兴旺笑逐颜开。
2024年,“数字孪生赋能港口集装箱生产作业应用场景”入选河北省2024年首批创新应用场景清单。
活跃的创新创造,遍及各个角落。
35年来,创新创造的浪潮方兴未艾,唐山港京唐港区累计诞生750多项新工艺、新发明,获得知识产权300余项,20项课题先后入选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库。
前后相续的创新实践,开启了京唐港一年一大步、三年一跨越的向海图强之路,显现出对唐山乃至河北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低碳向绿 亮生态名片
站在高处远眺京唐港,设备忙碌、巨轮如梭,一辆辆氢燃料电池倒运车轻盈穿梭于码头和货场之间。蔚蓝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粼粼波光,飞鸟展翅,与码头岸边葱郁的草木相映成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省市,“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的声音振聋发聩。
京唐港以行动彰显勇气与决心。
2017年,全面停止煤炭汽运集疏港,建立“公转铁+散改集”绿色集疏运体系。港口机械新能源车辆升级改造同步进行,引导集疏港车辆使用电动重卡、氢能重卡。如今,有2288台电动重卡、20多辆氢能源电动重卡常年往来于码头作业区与货场,每年可减少4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配套建设充电桩35台,年度补能3000余万度。
2022年3月,京唐港区矿石铁路疏港配套装车系统正式运行,实现了 “后场取料—管带输送—火车装车”全流程自动化、专业化、绿色化运输,每年可减少汽车疏港近60万辆,降低碳排放量10万吨。
2023年,港口万吨综合能耗较2017年下降6.2%,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7年下降31.23%。
除了绿色装备、绿色运输,京唐港在绿色能源应用上同样下足“绣花”功夫。
京唐港将目光瞄准“屋顶经济”。去年新建成的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每年可输送绿电37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454.73吨,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10.11吨。
“目前,京唐港区正在积极谋划源网荷储一期风电项目和20兆瓦风电项目,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信息部部长于传合介绍。建成后的风电项目亦不容小觑,年发电量可达到821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4.68万吨。
岸电接驳,同样成为绿色能源应用的有力手笔。
自2018年起,唐山港京唐港区就具备了为不同用电容量船舶接驳岸电的能力。今年前7个月,船舶累计接引高、低压岸电396次,用电量达46.29万度,是2023年的119.22%。
无形的“绿”在理念催生的质变,有形的“绿”则在蓝天碧水、花草树木。
走进京唐港区矿石码头生产作业区和前后辅建区,高大的白蜡树、法桐树葳蕤繁茂,月季、马蔺、萱草竞相绽放,显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开窗有景,出门见绿”成为生态港口建设的真实写照。多年来,京唐港区扎实推动发展“高质量”和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2023年绿化面积62.27万平方米,比2012年绿化总数近乎翻了一倍。
积跬步致千里。迄今为止,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3年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示范企业”荣誉称号,连续5年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并获得国家奖励,3个节能创新项目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荣誉称号,矿石码头公司获评“四星级绿色港口”称号。
欲借长风乘势起,敢凭豪气弄潮来。唐山港京唐港区将以海纳百川的开放气魄,扬帆破浪的奋斗姿态,奋力写好新征程上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