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匹秧子扎炊帚,芦草穗子绑笤帚,棒子皮子作小篓,蒲草苗子编蒲扇”,这句带着大城方言的顺口溜出自旺村镇吴王文村的杨会君老人之口,也是对自己钟情编织生活的真实写照。
7月31日上午,在吴王文村一处老式民宅内,蒲草香气氤氲,杨会君正坐在炕头上编蒲扇,一根根蒲草从她手指缝中不停地穿进穿出,拉紧、压实……动作娴熟而麻利,30多分钟,一个蒲扇就成型了。“小扇有风,拿在手中,有人下单,寄到家中,”杨会君高兴地向记者展示刚刚编好的小蒲扇,她说,从今年6月开始编蒲扇,已经编了200多个了,大的5块钱,小的3块钱,平时都是她闺女出摊捎带着卖,也在网上推销,有了订单发快递给人家。
杨会君老人今年88岁,身体硬朗,乐观豁达,爱说爱笑,育有五儿一女,四世同堂。她17岁的时候就跟着村里人一起编蒲垫、草鞋、苇把子,练就了一套编织好手艺,后来随着社会进步、工业化的兴起,机器取代了手工,传统纯手工编织品逐渐淡出大众视线,但这些家家户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乡愁”。杨会君安享晚年生活,但总不能忘却曾经的老手艺,只要看到能编织的原材料,她就往家里拾掇,做好了送给亲戚邻里。
“我妈是个闲不住的人,看她编了好多蒲扇,就寻思着帮她卖卖,给她添个零花钱儿,”杨会君的女儿梁付荣说,虽然卖不了多少钱,但老人家挺乐呵,别看她80多了,摆弄手机倍儿溜,也玩儿抖音拍段子开直播,卖了钱就转给她,收红包的速度比谁都快呢!
虽已是耄耋之年,但杨会君手部动作依然利落干脆,一把蒲草、几缕芦穗,在她的巧手里,仿佛又有了生命,变成精美又实用的生活用品。编织让老人有事可做,还为她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她说:“我出生在旧社会,又赶上了新时代,吃喝不愁,这生活多好啊,天天有个事做,锻炼手又锻炼脑,还预防老年痴呆。身体好了,孩子们就少惦记,也减轻了他们的负担。”杨会君说着,又开始动手编起来,唱着她自己编的歌谣:“小奴今年八十八,耳不聋来眼不花,出门就爱打插插儿……”
编织是杨会君的生活愿望,在她心里,编织编的是乐趣,也是生活。她早晨在孩子的陪伴下散散步,平时在家里编织,和来家串门的乡亲聊天,累了就歇会儿,快乐过好每一天。杨会君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把老手艺传给年轻人,但是手工编织费时费力,没有人愿意学了。“我年纪大了,以后传统手艺没人做就可惜了,谁想学我都愿意教,到我这来咱管吃管住不要学费!”杨会君爽朗地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