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采集室里,血细胞分离机不停转动着,深红色的血液从他的左手臂抽出,经过机器分离运作、采集造血干细胞后,又从右手臂输回。他就这样躺在床上,整整4个多小时一动也不动。
“救死扶伤,是天职!”他这样说。
今年37岁的王医生,是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的一名麻醉科医生。他安静、不善言辞,脸上总挂着笑容,平凡中浸透着坚毅和善良。从医11年,他始终走在公益路上,坚持参加无偿献血、社区义诊,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爱。
2019年,王医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深知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不易,也深知这对于患者来说就是生命和希望。自加入后,他时刻等待着十万分之一的“有缘人”。
“我等了5年,没想到真的配型成功了!”今年6月底,王医生接到了一通来自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对此他激动万分,毫不犹豫答应捐献。王医生说,想到自己造血干细胞能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在一名陌生病人身体里生根流动,挽救其生命,他就由衷地高兴。“作为医生和中共党员,参加捐献我义不容辞。”王医生的家人也没有丝毫犹豫,给予他毫无保留的支持,让他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坚决支持他去完成这项神圣的使命。
随着高分辨检测和体检的顺利进行,捐献的日子也近了。
“我这边打了动员针,就意味着患者那边已经进仓,患者的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都将被‘摧毁’,没有任何免疫力,等着新的造血干细胞植入体内,以重建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王医生说,如果此时悔捐,将会大大增加患者感染风险及死亡风险。所以,开弓没有回头箭,也不会悔捐!
8月1日早上,王医生早早起床,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想早点准备。在注射完最后一针动员剂后,上午8点20分,采集正式开始。王医生平躺在床上,心情也慢慢变得平静从容,看着手臂中抽取出的血液在软管中缓缓流动,他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从接到通知后,我就想要尽快捐献,不想让患者那边等太久,现在终于开始了。”原本7月底安排好带孩子外出旅游的计划,也因时间冲突而取消。“捐献是第一重要的事,其他安排都可以延后、取消。这次来捐献,我也带孩子来了,也可以算是一种别样的旅程吧。”王医生笑着说。
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王医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捐献了29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8139例、河北省第791例、定州市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王医生的善举也得到了单位的大力支持,捐献期间,王医生的爱人和孩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定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专程来看望了王医生,并为他的善举点赞!
王医生表示,“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可怕,不再是‘骨髓抽取’,而是从外周血中采集,就像献血一样。希望大家都能不再误解,用爱和善良去温暖这个世界,也希望通过我的行动,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捐献的行列中来,共同为血液病患者的康复贡献一份力量!”